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職工所需就是工會工作創新的切入點

吳迪

2018年06月05日08:22  來源:工人日報

據《工人日報》6月4日報道,當前,多數職工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學校的作息時間不協調,部分學生放學后無人看護,學生“監管真空時段”困擾著職工家長。為此,福建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等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建立多方參與的中小學生課后服務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后服務活動,優先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兒童等群體的需要。

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7月,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這意味著有億萬中小學生可能存在“監管真空時段”,而這也成為億萬家庭的一大困擾。因此,為學生“監管真空時段”補上關愛,是工會解決職工后顧之憂、創新工作方式和拓寬服務領域之舉。

通過此番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一條清晰的工作脈絡——基層工會探尋職工生活和工作中的“痛點”,經過分析梳理,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形成受歡迎、可復制、能推廣的范例,進而形成一定區域范圍內的“指導意見”。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工會圍繞工作創新、服務職工等關鍵內容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不少成就。比如,深圳龍崗區總工會自2010年建立了工傷探視慰問制度,不斷加大對工傷探視項目的投入,在實踐中摸索出“工會+社工”的工傷探視模式,為工傷職工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江蘇濱海縣設立“晒台在線”,把工會服務企業發展和企業支持工會工作的舉措和成效“晒”在公眾面前,推動建立工會與企業平等互利的最佳合作伙伴關系,收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良好效果,等等。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各領域工作不斷進步的基本路子。但能否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考驗著各部門的能力和魄力。也正因此,有的地方選擇了“鴕鳥”心態,而有的地方則在嘗試和創新中不斷取得突破。

職工安則企業穩,職工樂則企業強。職工切身利益的改善,其實也關乎企業的長遠發展。把事辦進職工心坎,把政策的能量釋放到最大,應是工會創新的出發點,也是服務職工和企業的落腳點。

工作創新不容易,既要轉變思維,突破藩籬,又要足夠專業和科學。沉入基層調研考察、籌集資金、引進技術、增強執行力等都不可或缺。職工所需就是工會工作創新的切入點。

(責編:王瑤、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