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讓更多青年享受到學技能的“紅利”

——一場技能比武火熱背后的冷思考

2018年07月06日08:08  來源:工人日報

炙熱的6月,從黃浦江畔到珠江邊,一場技能比武打得火熱。

來自全國各地的1359名選手,在上海和廣州賽區共52個項目的比賽中同台競技,角逐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的入場券。

這次競賽,從參賽選手、比賽項目、競賽標准到競技水平都是歷屆之最。《工人日報》記者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技能成才之路。

賽場內,選手們拼技藝﹔賽場外,拼的是一個國家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力。這體現了政府對技能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重視,更是反映我國技工教育水平和實力的一面鏡子。

比賽很熱鬧,但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年輕人享受到學技能的“紅利”。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在多個場合強調,參賽的最終目標並不在於獲得了多少金牌、獎牌,而在於通過參加比賽全面提升我國青年技能水平,引進、學習和轉化世界技能先進理念、技術標准、比賽規則以及組織管理經驗,讓更多人了解技能、掌握技能。

“通過競賽撬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談到本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的體會時,張立新認為,選手水平整體高於往屆。

據了解,這次選拔賽取消了推薦選手方式,而是廣泛發動報名參賽,通過層層選拔,根據競賽成績確定參賽選手。從反饋情況看,選手們整體水平比上屆有所提高,個別項目參加全國選拔賽的選手水平已經接近上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參賽時的水平。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2010年,我國加入世界技能組織,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實現金牌零突破,去年第44屆時位列金牌榜首位。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人士均認為,成績越來越好的背后,是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飛速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發展,先后圍繞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深入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張立新介紹,我國很多技工院校擁有較好的設備設施,掌握了前沿的人才培養標准,並與企業生產實踐緊密對接,能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轉化到教學中,在很多項目上達到了與世界接軌的技能水平。

同時,各地也日益重視職業技能競賽,這一點從申報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創新高中可見一斑。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30個省(區市)、6個行業申報了532個集訓基地。

“現在大家都希望通過競賽杠杆撬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張立新說,這和過去比有天壤之別,最初組織時需要主動找有關地方和企業承辦集訓,一些地方還不太情願。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副院長劉新林告訴記者,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制造業基礎和水平越來越好,在這種情況下,技工院校與企業廣泛合作,工藝、設備、師資和生產一線保持密切聯系,所教所用是最先進的。

“技能成才也是一條康庄大道”

從世界技能大賽成績來看,我國進入了職業技能競技第一陣營,但技能人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還不濃厚,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社會上總感覺大學畢業才是真正文憑。”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馮為遠說。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發展,對高級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但高級技工缺口近千萬,結構性技工荒越發突出。

記者走訪廣東數家培養高級技工和預備技師為主的技工院校后發現,多數畢業生成為企業爭搶對象,企業求人倍率達到4:1甚至5:1。中山市技師學院院長郭敏雄說,年年就業供不應求,一人難求是常態,企業需要提前一年預定學院的畢業生。

如今的技工院校,除了常規的車鉗銑刨磨等機械加工制造類專業外,還有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3D打印應用、應用生物、圖文傳播技術、風景園林、電子信息技術等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專業。不少專業對接產業鏈,甚至直接對接就業崗位,學生可結合興趣進行選擇,成為某個領域有一技之長的人。

即便是制造類專業,在科技發展、技術革新換代的大潮下,也已蛻變成“先進制造產業專業”,根據當下甚至未來的生產方式和模式,培養應用型技術工人。一些艱苦作業的工作已經由機器人完成,技術工人需要做的是智能設備的安裝、保養和調試等精細化作業。

技術工人的就業質量和薪酬也都有提升,入職起薪萬元並不新鮮。以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為例,該院每年有20%的學生被世界500強企業錄用,不少學生被國防重點軍工企業錄用,成為給導彈安裝“眼睛”、給原子彈加工核心部件的高精尖技能人才。

主動放棄本科到深圳技師學院學習的胡凡,對學技能體會頗深。2014年高考后,他放棄了二本院校,選擇就讀珠寶設計與制作專業。在校期間,他踏實鑽研技藝,各方面表現突出。

2016年的一場世界技能大賽宣傳和動員會上,看到技能青年在世界舞台上為國爭光,胡凡熱血沸騰,當場報了名。通過選拔和訓練,他摘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銅牌。

“選擇很重要,要冷靜思考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和大多數技能青年的看法一致,胡凡認為,在技工院校學手藝,走技能成才道路,也是一條康庄大道。

“還是要打牢基礎,否則走不遠”

業內人士達成共識的是,世界技能大賽正在促進我國技工教育發展和國際最新先進水平接軌,推動形成日益完善的服務企業、對接市場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經成為廣東重點技工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

在培養技工過程中,這些技工院校多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比如,中山市技師學院結合中山裝備制造業、電子電信、燈飾光源、家用電器等產業集群,開設了電氣應用、機械、汽車、現代服務等系﹔對應廣州地區先進制造產業、信息服務產業、新能源應用產業等重點發展產業,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構建了對接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產業系專業布局,研究產業鏈上中下游所對應的職業群,進而開發出相應的專業群。

而在專業建設中,不少學院主動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計劃和培養方案、共同參與課程和師資開發、共同實施教育教學和考核評價,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准、學習過程對接產業過程,推動企業和技工院校成為培養技能人才的“雙主體”。

在技工院校的車間,不管是教學設備、教師團隊,還是課堂實踐等,隨處可見企業的影子。有的是和企業共同招生招工開企業命名班,有的是聘請一線技術能手來授課,有的是合作建立學習型工廠培養“多面手”,把企業生產一線使用的先進設備“搬進來”,將課程與工作任務融於一體。多位技工院校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

深圳技師學院院長李滔認為,校企合作不能隻看到眼前,還要看到長遠,讓學生有長遠發展規劃,兼顧專業基礎課程和技術。(記者 李丹青)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