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干部論壇

好人“老蔡

——本溪退休工會干部蔡和平熱心助人的故事

2018年07月10日08:56  來源:工人日報

圖為蔡和平在為老年公寓老人義務理發。

熟悉遼寧本溪退休工會干部蔡和平的人都知道,這個62歲的“老工會”是個典型的熱心腸。他堅持數十年幫助貧困和殘障人士100余人,捐款七八十萬元。義務為養老院、康寧醫院、夕陽紅藝術團、社區等編導節目,護理30余位病危老人並幫助逝者料理后事,做好事的足跡遍布本溪。

22年如一日

本鋼工學院退休教師張劍與蔡和平有幾年共事的經歷,談起蔡和平幫助貧困及殘障人士的故事感慨地說:“真是常人難以做到。”

1997年,蔡和平利用雙休日給本鋼培訓部開展的社會辦學上書法課。一次,他去廠區附近的一個小賣店買東西時,忽然聽到一聲怪叫,一看,二層鋪上躺著一個可憐的女孩兒。女孩兒胳膊和腿都是蜷著的,頭發很長,手指甲也很長。打聽后得知,女孩兒叫金亞男,是個腦癱兒,手腳都不能用,但思維正常。

蔡和平心頭一緊,決心幫助這個可憐的女孩兒。再來上課時,他給金亞男帶來了幾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還給她剪了頭發和指甲。金亞男吐字不清,但能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明白。她告訴蔡和平,她16歲了,從來沒出過屋,也沒有人願意和她說話。

從那以后,蔡和平經常來看望金亞男,還帶著她逛公園、逛商場、去旅游景點。蔡和平曾經是內蒙古歌舞團的演員,能唱能跳,他經常給金亞男唱歌、跳舞,還教金亞男認字。20多年來,金亞男的四季衣服全是蔡和平給買。

2011年、2017年,金亞男父母相繼去世,蔡和平幫助料理了兩位老人的后事。金亞男的弟弟妹妹沒有能力照顧金亞男,蔡和平就聯系了本溪市第一福利院,把金亞男托付過去。福利院各項服務都比較好,把金亞男托付到這裡,蔡和平放心。

前不久,記者和蔡和平來到這家福利院看望金亞男。看見蔡和平來了,躺在床上的金亞男嘴裡連連喊著:“叔叔、叔叔,我可想你了!”蔡和平扶起金亞男,金亞男將頭緊緊地依偎在蔡和平懷裡。

蔡和平出去向工作人員了解金亞男的身體情況時,金亞男對記者說:“我經常做夢,夢見自己病好了。我的病要是好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叔叔敬一個禮。”

“有蔡和平就有歡樂”

當天,記者還與蔡和平一起去了本溪市紅星谷花園老年公寓。上午9點多,老人們多在院子裡散步。看見蔡和平來了,幾個老人笑著圍過來。一位姓張的老大爺,看見蔡和平眉開眼笑地說:“我認識你,你叫‘菜包子’,你唱得好、跳得也好。”

老年公寓負責人史文說:“這位大爺平常不好相處,怪事不斷,但他一見著蔡和平就高興。”

2014年4月1日,許雅芹老人住進了紅星谷花園老年公寓。許雅芹曾是本溪市夕陽紅藝術團演員,這個藝術團多數節目都是蔡和平編導的,她向史文建議,請蔡和平幫助排點節目,活躍養員文化生活。

這家養老院是史文個人出資辦的,屬微利經營。許雅芹擔心請蔡和平編排節目的費用問題。沒想到,得知養老院的意圖后,蔡和平首先表態,他來幫忙分文不取。

史文說,等待排練時,蔡和平就幫幫廚、寫黑板報、找老人聊天,給情緒不佳老人及工作人員做思想工作。排練時不厭其煩,老人們因發揮不好情緒低落時,蔡和平就給他們唱一段歌、跳個舞,逗老人開心。2014年,蔡和平帶了20年的藝術團停辦了,音響、架子鼓、話筒等價值幾萬元的設備全都送給了這家老年公寓。

舞蹈、合唱、情景劇……老年公寓的節目7次走進本溪電視台。史文說,蔡和平的到來,不僅使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了,還提高了老年公寓的知名度,現在老年公寓一張空床都沒有。

蔡和平居住在“陽光花園”小區。曾擔任過“陽光花園”業主委員會主任的韓杰告訴記者,小區成立了“陽光藝術團”,節目編導就是蔡和平。小區黑板報,一個星期或半個月出1期,都是蔡和平又寫又畫。他還組織社區居民外出旅游,辦起了“睦鄰節”。一個又一個活動,增進了鄰裡團結,小區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小區。韓杰說:“有蔡和平就有歡樂。”

“還是知道感恩的人多”

“為了出名”“好出風頭”“常人難以理解”……好事做多了,蔡和平與家人時常也聽到一些閑話,但蔡和平並不在意,他告訴記者:“還是理解的人多,知道感恩的人多。”

蔡和平說,他幫助了別人,很多人也在幫助他。蔡和平喜歡手抄名著,32年來,他手抄四大名著等百余部中外名著,總字數達2000余萬字。手抄名著需要裁紙、打格,寫好后需要裝訂、覆模,這是個非常細致繁瑣的活兒。這些活兒絕大部分都是他曾經幫助過的人來幫他做。

2012年,本溪市委宣傳部為蔡和平舉辦書法展。從立項到開展,籌備7個月,展位設計、展品鋪設擺放、參觀通道設計等,全部由蔡和平的朋友和他曾幫助過的人參與籌備,幫忙的有上百人。

如今,蔡和平已從本溪人民文化宮退休,妻子王琪也已退休,兩人退休金不多,可他為什麼能做那麼多好事、幫助那麼多人?蔡和平告訴記者,主要是受家庭影響,尤其是他的母親。蔡和平的母親7歲時父母雙亡,母親說,她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在她最困難時那麼多人幫過她,她過好了也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受母親的耳濡目染,蔡和平從小就養成了樂於助人的習慣,同時,還把這個家風傳給了孩子。兒子蔡斯特18歲時,蔡和平帶著他去義務獻血作為成人禮的紀念,並教育他以后要為社會多作貢獻。(顧威 記者 劉旭)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