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培訓就業

被產業升級浪潮推著向前,一線技術工人想通過崗位繼續教育提升技能卻難覓合適的培訓——

“學一項技能,再也不能受用一輩子”

2018年07月10日08:40  來源:工人日報

“有今年二車間新上生產線的維修技能培訓嗎?”“沒有。”

“有不在預算員崗位,為了多方面發展也能學到工程造價的培訓嗎?”“沒有。”

“我有電工基礎,想學電梯安裝維護技術,有培訓班嗎?”“沒有。”

……

7月6日,在沈陽,一場座談會上,康遠航、陳浩、王財成等多位一線職工表達了這樣的困惑:企業中、社會上有很多培訓,但大多是入門級的,像他們這樣有一定技術基礎的工人想提高技術或再練一門技能,卻難覓合適的培訓。

這種現象並非個案。

有觀點認為,解決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的關鍵,就在職業技能培訓。連日來,《工人日報》記者採訪了機械裝備、生產加工、汽車維修、工程建筑等5個行業的64名一線職工,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抱怨,現有的技能培訓跟不上技術更新、產業升級甚至是個人發展的需要。

“不持續學技術,就會被淘汰”

27歲的朱代鑫是沈陽市大東區小有名氣的機動車檢測維修工程師,去年,沈陽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上,他得了第17名。7月2日,他在4S店的職工休息室衣櫃裡掏出半掌高、用線繩串起的大本子,上面記錄著他7年自學技術的歷程。“這些是跟老師傅學的,這些是從網上看視頻學的,這些是自費兩萬元報班參加培訓整理成的。”朱代鑫邊翻邊說,“學一項技術,再也不能受用一輩子了!新車型一年一小變,三年一換代。不持續學下去,就會被淘汰。”

被產業升級這股浪潮推著向前的還有很多一線職工。

2018年3月,沈陽天安機械公司一線職工安磊,參觀了位於沈陽市渾南區的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的未來工廠示范車間,全機械化手臂流水線作業,諾大的廠房裡沒有幾個工人。安磊開始擔憂自己的未來,想學操作機器人或者修理機器人的新技術。

陳浩畢業於遼寧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3年來一直在遼寧鞍山市一家民營工程企業做項目資料員。“想升職做項目經理,就要各個崗位內容都懂,所以特別想學習工程造價的知識。”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培訓機會,便利用業余時間上網自學了相關課程,沒有老師指導,沒有相關實踐,他始終覺得提高得不快。

今年5月,朱代鑫從電視上看到一個說法——終身職業技能培訓。5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記者採訪的64名一線職工中,渴望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00%。然而,所在企業中針對不同階段的員工有技能提升培訓的不到5%,貫穿職工學習工作終身的培訓不到1%。

考試培訓見效快,崗位繼續教育難盈利

企業舉辦的技能培訓,一般是工作1至5年的職工一同參加,一套68頁的基礎教程PPT用了3年。課上講的還是作業前安全交底與個人勞保用品佩戴、工具器的准備等基礎內容,企業培訓新員工的課程內容佔七成。

康遠航是沈陽一名有5年工作經驗的機械維修工程師,覺得企業的培訓太基礎,便自費兩萬元報了一個機械維修高級班。“企業沒有繼續教育培訓,隻能自己到外面學,這些年打下的底子,都是到社會上這學一點,那學一下,積累下來的。”

不注重老員工的職業繼續教育培訓並非某一家企業。記者採訪的64名一線職工中,工作3年以上的佔61人,通過自學掌握新技術、新技能的佔28%,通過上網或報名參加社會培訓學習的佔34%,靠企業培訓提升技能的佔比不到10%。

“很多企業是流行什麼就培訓什麼。”鄭俊美是一名在科技信息企業從業4年的HR,主做企業培訓,“去年‘光場’技術火,馬上就辦了一期培訓班﹔這些天5G又熱了,老板正著急請專家來開講座呢!”鄭俊美說。

社會上收費的職業技能繼續教育培訓既不多、也不合職工需求。

“想學點中高端技術,咋就這樣難!”33歲的王財成在沈陽一家酒店做電工,月薪2200元,聽老鄉說電梯維保工能賺到3500元,他學過機械基礎知識,就想報個班學技術。今年3月,他陸續跑了七八家培訓機構,卻多是一些入門培訓,達不到上崗的技術要求。少數幾家民辦的培訓學校全學下來,要價上萬元。王財成說,培訓市場上,電焊工、電工培訓不計其數,“但很多都招不滿人。”

“培訓市場上,培訓機構有八成主營考試培訓,崗位繼續教育培訓幾乎沒有。”一知情人士說。大連建北教育曾為上萬名學員提供過培訓課程,主要經營一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注冊安全工程師等培訓與考務工作。他表示,考試培訓見效快,教授理論課的老師也多。單純以提升職工技能為目的的培訓看不到成效,授課價格和標准難衡量。所以,大部分民營培訓機構開設課程多以考試培訓為主。

“終身”培訓能否打破工人成長“天花板”

《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明確,努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如何打破高技能人才培養與需求的困境,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應該是什麼樣子?令人充滿期待。

“高技能人才在企業,提升職工技能的關鍵也應在企業。”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說。企業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是重中之重,明確企業培訓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職業培訓機構開展職工培訓,並積極面向中小企業和社會承擔培訓任務,降低企業興辦職業培訓機構成本,提高企業積極性。

“高技能人才不是‘高精尖’人才,終身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更應當是‘多面手’。”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高級技師徐強告訴記者,他在國際交流中發現,德國、日本等國的高技能人才的個人技能更為豐富,比如,一個德國砌筑工不僅砌牆夠精准,還要考慮美觀,甚至用哪些材料砌筑更耐用都一清二楚。眼下,我國的高技能人才雖然在某一領域能夠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還不是多面手,還不能站在行業的頂端設計工藝與施工。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對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推動企業健全職工培訓制度,鼓勵制定全方位的職工培訓規劃。(記者 劉旭)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