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工會工作是能提振職工信心的工作”

——聽湖北工會干部講述走進基層的故事

2018年07月12日08:04  來源:工人日報

“那是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工會工作是能提振職工信心的工作”“我來只是想告訴你,我記得你”……近日,湖北省總工會開展以“職工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總結2017年9月至今開展的“聯幫促”活動,多名工會干部講述了他們走進基層的故事。

工會工作如何才能更貼近職工,更接地氣,更有生命力?在“娘家人”講述的值班接訪故事,暢談的服務一線體會以及亮晒的服務職工成績中,這些問題仿佛找到了答案:工會干部隻有用“辛苦指數”才能換取職工的“幸福指數”。

解開了3個心結

“工會工作解開了我的3個心結。”演講現場,湖北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干部黃莉娓娓道來,“2015年,我解開了第一個結,那是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工會工作是能提振職工信心的工作。”

黃莉說,“當時,面向下崗職工再就業開展全省創業明星評選,我跑前跑后、加班加點,意外得知創業明星孫靜竟然和我父親一樣都是在水利系統工作,都是在同一時間內退的。內退后,孫靜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走出去,成為湖北楚峰水電工程公司總經理,帶領近70名下崗職工創業就業。在頒獎晚會現場,我由衷地對她說:我很佩服您!其實我還想回家對父親說,面對困境,還是有人能夠站起來,而且,工會也在幫助大家呢!”

“2016年,我解開了第二個結。當時我參加了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調研,當聽到困難職工舒桂容說‘面對兩個上大學的孩子的高昂學費,我不知道怎麼辦,看不到希望’時,我仿佛看到了當初的媽媽,頓時淚流滿面。我寬慰她說:您要堅強,有助學貸款政策,有工會的關心,您一定能走出困境。”黃莉說,那一年,省總啟動一助4年、圓夢行動,定點幫助500名困難家庭學子實現求學夢。當年形成的《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調研報告》,為全省各地各級黨政幫助城鎮困難職工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我再次強烈地感受到,我所從事的工作能讓和我有同樣境遇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燃希望。”

“今年5月,我解開了第三個結。在全總社會保障工作培訓班上,我和同事系統學習了我國社會保險的實施歷程。這讓我明白:繳納社保是為了職工長遠的利益,我們趕上了好時代。”

工傷職工千裡送蜂蜜

“去年,一名職工從神農架專程來到武漢,就是為了給我送一罐他自家生產的蜂蜜。”演講中,湖北工友雜志公司的譚立獨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工傷職工千裡送蜂蜜的故事。

當初,為幫助這名職工討回工傷賠償款,譚立獨前后追蹤了4年多時間。每次都是自付路費,倒火車、轉汽車、坐三輪車到職工所在地協商、辦理案件。拿出蜂蜜,這位職工的一席話讓譚立獨至今難忘:“當初你幫我解決了大問題,這是你的專業能力。但是你買火車票扶我進站卻與你的本職工作無關。我來是想告訴你,我記得你!”

“在湖北省總工會號召組織下,我們走出機關大院、走向窗口一線。在那裡,我明白了,隻有我們把職工當親人,職工才會把工會干部當做‘娘家人’。”湖北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干部葉彬說,“在值班接訪時,一名50多歲的下崗職工滿懷期待地站在我面前,訴說著他的遭遇,其間所涉及法律法規、行業政策以及企業規定,我都聞所未聞。一時之間我無言以對、滿臉羞愧,一種從未有過的‘本領恐慌’襲上心頭。”

也正是從那時起,葉彬突然明白了:值班接訪不僅僅是人要到場,更要本領到場,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甚至直接解決問題。不僅要笑臉相迎,更要讓職工滿意而歸。“在這裡,我讀懂了職工的所思所盼﹔在這裡,我學會了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在這裡,我錘煉了踏實苦干的工作作風。那一刻,我找准了提升能力的實踐路徑。”

想跟“娘家人”說說話

“她說來工會除了想向律師咨詢如何上訴,更是想在‘娘家人’這裡說說話。”回憶一次接訪的經歷,湖北省總工會政研室干部朱方有些動情。

這名來訪職工讀大學的兒子在學校操場騎自行車時不幸摔傷,腦部受損。於是,這位母親起訴了孩子的學校,為孩子的治療與保障提出主張,但一審敗訴了。整整一個下午,朱方耐心地聽她講述事情的經過,以及她一邊工作一邊給孩子治病的艱辛。朱方收下了這位職工遞上的厚厚一摞上訴材料,同時,建議她嘗試申請工會幫扶,找到更多的辦法堅持下去。

“送走她以后,我趕到培訓班接兒子,剛巧看到兒子因為地上有水摔了一跤,滿嘴是血,於是上醫院在嘴唇裡縫了13針,那感覺真揪心啊,兒子的傷不久就好了。想到那位職工孩子的遭遇,同為母親的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她心裡的疼。”朱方接著說,“值得欣慰的是,去年,通過省總的努力,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的實施意見》,省財政職工脫困預算調增至3000萬元。”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