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滇滬工會32年牽手不輟

2018年08月21日08:28  來源:《工人日報》

“32年來,滬滇兩地工會和職工技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項目為紐帶,開展協作交流培訓等活動,為促進兩地職工技能素質提升、企事業單位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次得到全總和上海、雲南兩地黨委、政府的表彰。”

8月8日上午,在雲南怒江州農牧技術骨干、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及臨滄市鄉村醫生等120人赴上海培訓開班動員會上,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周奇深情地回顧了雲南、上海兩地工會牽手搭橋,把上海優質的文化、科技、技術等“軟實力”,以“上海人才送雲南”“雲南職工赴上海”等多種形式,幫助雲南職工和企業、醫院、學校技術攻關、培養人才的歷史。

雲南企業、醫院、學校和職工,最缺的就是技術技能這種“軟實力”。據雲南省總工會技協辦主任雷鳴介紹,32年來,上海醫務工會、機電工會、教育工會和閔行區總工會大力支持,上海同濟醫院、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上海交大農學院和閔行區教育學院相繼在雲南建起了醫務、農牧業、小學教師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點,把對口人才的培訓、培養,按照滬滇工會技術交流合作協議的形式制度化、規范化,向縱深推進。

“這批赴上海培訓的雲南學員有120人,分別來自怒江州、西雙版納州和臨滄市。”雲南省總工會副主席潘紅偉告訴記者,其中,怒江州農牧技術骨干、勐臘縣農村致富帶頭人將赴上海交大農學院培訓,臨滄鄉村醫生赴上海同濟醫院學習。他說,“雲南最缺的就是高技術、高技能人才,滇滬兩地工會牽手進行技術交流,是在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補‘短板’。”

據潘紅偉介紹,1986年8月,上海市總工會技協邀請上海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能工巧匠來滇,為雲南企業提供廣泛技術支援,同年9月18日,上海市總赴滇技術考察團到雲南與雲南省總工會職工技協結成友好幫扶對子,拉開了滇滬工會共推的滇滬兩地職工技協交流合作的序幕。

按照“缺什麼,幫什麼﹔差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滇滬工會重點圍繞關系民生的衛生和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開展對雲南對口地區的技術交流和技術幫扶工作,迄今已經完成了200多項經濟技術幫扶合作項目,涉及輕工、機電、冶金、有色、建材、紡織、化工、船舶、教育、林業、醫療衛生等11個行業,涵蓋昆明、文山、紅河、普洱、迪慶、大理、保山、西雙版納等12個州市。

“上海工會不僅將我們的人員請到上海培訓學習,而且還將上海的能工巧匠派到雲南,就地幫助雲南的企業和職工。”潘紅偉說,上海市總和職工技協充分發揮技術、人才、信息、網絡等優勢,先后組織了上海許多企業的技術專家赴雲南開展技術改造、工藝流程設計、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技術協作活動,雲南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中,有他們的貢獻。

32年來,有超過1200人次的能工巧匠、工程技術人員、醫療和農林專家、高級教師赴滇開展經濟技術協作活動,為雲南培訓技術人員、工會干部超過1萬人次,其中,有近千人在這個機制下,赴上海挂職、培訓、進修。

近年來,滬滇工會的交流日益緊密,今年4月27日,在上海雲南扶貧協作第十九次聯席會上,滬滇工會簽訂了《上海市總工會、雲南省總工會2018—2020年滬滇工會扶貧協作協議》,7月24日,雙方就此協議年度目標任務分解為“人才培訓”“項目協作”“對口扶貧”3個單元,達成補充協議。協議確定,在5年內,在“人才培訓”板塊,由上海方幫助雲南培訓各類高技能人才1000名,培訓鄉村醫生和小學教師1000名。在“項目協作”板塊,在5年內,組織上海雲南100間工匠人才(勞模、工匠)工作室和技師工作站開展技術協作交流﹔組織上海100位醫療專家到雲南貧困地區醫院開展技術指導和義診。在“對口扶貧”板塊,在5年內,對雲南10所深度貧困縣醫院和10所小學實施精准定點結對幫扶。

8月6∼14日,上海市總工會職工技協醫療小分隊12位專家來到雲南,與臨滄市和普洱市有關醫療單位開展義診、對口幫扶等醫療技術合作交流活動。

“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還送來了先進的理念,雲南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滇滬工會所組織的職工技術交流合作功不可沒。”潘紅偉說。(記者 陳昌雲)

(責編:皮博、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