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圓夢寧夏校園“工會班”

2018年09月10日08:17  來源:《工人日報》

“沒有‘工會班’,就沒有現在的我。”本報記者近日採訪馬惠時,這位寧夏“工會班”的首屆學生仍然心懷感恩。

10年前,因父母雙雙下崗,以優異成績考入固原市一中的馬惠面臨著高一就輟學的命運。困境中,“工會班”助學政策拉了她一把,一學年1200元的定向補助讓這位貧寒學子的學業得以延續。10年后,馬惠從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畢業,順利考取了家鄉的公務員,站在了人生新起點上。

在寧夏,發端於南部山區固原市的“工會班”美譽度頗高。2008年,固原工會定向資助固原市一中和固原市回民中學各一個班,這個班的學生普遍家庭條件困難,高中3年期間,每人每年能從當地工會得到定額愛心資助,班級因此被稱作“工會班”。2009年,“工會班”開始向全區推廣。10年間,“工會班”改變了眾多像馬惠一樣寒門學子的命運。

日前,記者來到固原市回民中學探訪時,學校工會主席馬廷軍特意邀來幾位老師和學生與記者聊“工會班”的故事。

“愛心資助讓許多貧困家庭學子看到了‘斬斷窮根’的希望。”馬廷軍告訴記者,在該校,2011屆至2017屆“工會班”共400名學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364人,上線率達到91%,成績讓人欣慰。

來自海原縣七營鎮馬蓮村的馬紅霞,是“工會班”2018屆畢業生,今年高考以592分的成績考取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系。她告訴記者,3年前,自己的生活費一度沒有著落,是“工會班”學生每年有1800元的補貼讓自己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刻苦學習。“大家都很珍惜在‘工會班’的學習機會。”在採訪過程中,另一名學生馬瑩說,“高二年級裡,我們班同學每天早自習來得最早,晚自習最晚走……”

作為曾經首屆“工會班”的班主任老師,馬麗對“工會班”有著特殊的感情。“我高一剛接手‘工會班’的時候就注意到,或許是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班裡性格孤僻的學生比較多。后來,我們老師就想辦法,讓孩子們重新樹立信心。”從教多年的她告訴記者,從“工會班”走出來的學生普遍有感恩之心,時至今日,還不時有多年前就已離校的學生給她寄明信片。其中,一位學生的話讓她至今難忘:“謝謝‘工會班’,帶給我們春天般的希望。”

採訪中,馬廷軍告訴記者,“工會班”10年了,這麼多年能一直走下去,與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對“工會班”的關愛密不可分。“2016年,一位上級工會的領導來了,聽了一名學生的遭遇后,偷偷塞給校領導500元讓代為轉交﹔市裡的一些工會干部和孩子們比較熟悉,有時候來學校調研,一會兒就找不到人了,原來去班裡看孩子去了……”他一口氣和記者分享了好幾個小故事。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寧夏全區,已有8000多名貧困學子進入各縣市“工會班”學習,並從中受益。“工會班”逐漸成為當地一項廣受好評的“民心工程”。(記者 黃 康 馬學禮 肖婕妤)

(責編:皮博、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