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織就和諧小鎮

——探秘“織裡樣本”

2018年09月12日08:52  來源:《工人日報》

來自河南的司廣濤,到浙江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已經8年了。東北、河北、廣東……在來織裡以前,他曾輾轉這些地方打工。如今,曾經的縫紉車工已成為這裡一家企業的車間主任。妻子也和他在同一家企業上班,目前他倆正考慮在織裡買房,“想安穩下來”。

“這裡干什麼都方便,本地人不排外,工作氣氛也很好。”談到在織裡的日子,司廣濤笑著說。

在織裡,有很多和司廣濤一樣的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經歷,但如今有著相同的身份——“新織裡人”。為何他們對織裡如此認可?或許可以從“和諧”二字中找到答案。

“4+N”一站式調解糾紛

織裡,位於太湖之濱。這個曾經的窮地方,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坐擁中國童裝市場半壁江山的產業集群,織裡讓無數人的致富夢變成了現實。

然而,這個最初僅一條街、3000人的江南小鎮,如今常住人口超過45萬,其中35萬是外來人口。勞動關系雙方的糾紛、新老織裡人的矛盾,是避不開的話題。

說起過去的織裡,干了10多年工會工作的織裡鎮總工會副主席姚玲芬深有感觸。

“以前,要是老板跑路了,一點辦法都沒有。工人們要掙錢,不可能耗在這裡。怎麼辦?當地隻能把工廠機器賣掉,工人們繼續上路。”姚玲芬說。

2003年,浙江提出“八八戰略”,要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為織裡進一步騰飛提供了機遇。在機遇面前,如何解決矛盾與糾紛,考驗著織裡人的智慧。

織裡人開始了對“和諧”二字的探索。於是,“一站式”調解應運而生。所謂“一站式”調解,是依托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採用“4+N”的工作機制,整合公安、工會、勞動保障等部門資源,實現矛盾糾紛調解“一站式”服務。

8月23日中午,織裡鎮織南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主任姚明海剛送走了來調解勞動糾紛的兩個人。

“這個‘老板’是工人出身,后來自己開了廠。”姚明海告訴記者,“老板”用9500元一個月的工資招了個工人,沒想到才干了不到兩個月,工人就做壞了衣服。

“‘老板’損失不小。工人也不想干了,要結工資走人。‘老板’卻要讓工人承擔至少40%的損失。”姚明海說。

姚明海介紹,按照《勞動法》規定,這種情況最多對該員工處以該工件20%價值的處罰,而且處罰不得高於員工當月工資的20%。於是他聯合調解中心內公安、勞動保障部門,以及法律援助律師一起忙了一上午,讓兩人消了氣,也拿出了初步解決方案。

“以前發生這樣的勞動糾紛,往往選擇報警處理,然后再由公安部門移送到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不了的還要上交勞動仲裁部門進行仲裁,過程繁瑣、效率低。”姚明海說,“現在不出調解中心就可以‘一站式’調解,提高了效率,更化解了矛盾。”

構建和諧,工會在行動

“如今遇到困難,工會組織第一時間就給予幫助,真是太感激了……”日前,織裡鎮職工沈合麗接過晟舍街道片區工會干部送來的3000元救助金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規模小、職工流動性強的企業,職工權益有效保障是道難題。”姚玲芬對記者說。

2014年起,織裡鎮總工會不斷探索基層工會改革新路,在6個街道建立片區工會,形成了鎮總工會,片區工會,企業、村、社區工會構成的“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發揮對上分流減負、對下分類指導的作用。

與此同時,近年來,織裡鎮總工會把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作為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發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舉措。針對織裡鎮產業結構復雜、企業規模小、職工流動性強等特點,鎮總工會不斷創新思路、突破瓶頸,逐步建立了符合企業、行業、產業特點的個性化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目前,工資集體協議覆蓋織裡鎮各類企業207家,佔建會企業的9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簽訂率達到100%。

“織裡的很多童裝企業,是一個工人獨立制作一件衣服,最后按件計工資。”姚玲芬告訴記者,這給工資集體協商造成了不便。因為每件衣服款式不同,難度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實行‘一款一價’定工價。”姚玲芬告訴記者 ,比如,浙江米皇羊絨股份公司年初由全體職工選定職工代表,每當更換款式需要調整工價前,由公司工會組織企業方與職工代表召開工資集體協商會議,通過平等協商確定新生產服裝款式工價,並由企業經過3日公示,無異議的,該價格即為該生產款式工價。

“該企業現在基本實現了工資月月談、季季漲,職工滿意度、幸福感不斷提升,企業勞動關系越來越和諧。”姚玲芬說。

“以新調新”打造和諧織裡

織裡鎮有35萬外來人口,“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在織裡生活多年,對織裡情況十分了解,同時在老鄉群體中又有很高的威信。讓他們參與居民矛盾糾紛調解,效果很好。”織裡鎮綜治辦主任鞏玉虎介紹。

在織裡鎮“平安大姐”工作室內,一整面牆都被懸挂的錦旗覆蓋。該工作室發起人徐維麗是東北人,2003年來織裡經營童裝,談起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她說:“織裡早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錢袋鼓了,就想為這片土地做點貢獻。”

當她把想法告訴周邊的姐妹后,大伙兒一拍即合。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大姐”志願團成立,並正式命名為“湖州市吳興區平安大姐社會工作室”。

2017年7月1日,由14位“平安大姐”眾籌並作為股東成立的湖州安姐實業公司順利開業,公司利潤大部分用於公益活動和平安建設。

2017年12月17日,一服裝廠老板跑路,引發近40名員工集體討薪。“平安大姐”們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參與進來,並很快聯系上老板劉某的母親。

“第二天,她就給我回電話了。”徐維麗說。12月20日中午,劉某母親來到工作室。經過協商,劉某母親湊了10萬元。但相對於拖欠的工資,這些錢是杯水車薪。

“我們了解到情況,服裝廠有一筆應收款,對方還沒付。大家都有業務往來,我們一個大姐就聯系了對方,說我們的錢可以先欠著,你先把服裝廠的錢付了,好給工人發工資,就這樣又湊了一些。”

最終,劉某母親共湊出應付工資總額的60%,剩下的安姐公司以公益基金作擔保,如果劉某春節過后還沒有將剩余工資結清,就動用公益基金代為發放。今年5月,這些工人拿到了自己的全部工資。

“自成立‘平安大姐’后,我和姐妹們共調解各類糾紛700余起,成功率100%。” 徐維麗一臉自豪地說。

“一個地方的和諧,需要多方協力。各職能部門的力量是有限的,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這就是織裡為和諧開出的藥方。”姚明海說。(鄒倜然 趙琛 賴志凱)

(責編:皮博、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