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上海楊浦區職工服務中心讓戶外職工走進精心打造的愛心場所——

愛心接力站的“愛心營銷”

2018年09月29日08:14  來源:《工人日報》

在上海,工會精心打造的關愛戶外職工的愛心接力站已有1000多家,遍及城區的大街小巷。

這些“愛心場所”的運營情況究竟如何?日前,上海楊浦區職工服務中心對該區54家愛心接力站進行了夏季以來的第3次“飛行檢查”。職工志願者們兩人一組、兵分5路進行巡查,全面了解各站點運行實情,匯總經驗做法,並對存在問題的站點進行現場指導,提出整改意見。

“檢查結果,總體來說還是滿意的。”楊浦區職工服務中心主任張鴻祥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有站點新增了量血壓等服務項目,受到戶外職工點贊。

“服務職工,也要講究營銷學”

建愛心接力站是有標准的,作為今年上海市實事項目之一,市總工會制定了“6+X”方案,要求設置專用場地,並配置桌椅、空調、冰箱、微波爐、飲水機、充電器等基本硬件設施。

上海楊浦區職工服務中心還根據職工需要,配備了充電器、電腦、免費WIFI、報紙雜志、雨傘、外傷急救藥箱等,可供戶外職工飲水、餐食加熱、電瓶充電、手機充電等。

“我們致力於解決戶外職工冬天取暖、夏天避暑等實際問題,精心打造高質量、全天候的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張鴻祥說。

本以為憑借優越的硬件條件,愛心接力站一定會廣受歡迎,不料開業初期卻遇到了冷場。

問題出在哪?中心展開市場調研發現:有的戶外職工擔心“一身泥、一身灰、一身汗”,不好意思進站點﹔有的戶外職工文化水平較低,喜歡用“老人機”,不會用微信,也不會二維碼簽到﹔快遞小哥的工資是計件制,他們不方便停留休息……

“作為工會服務職工的窗口,我們也要講究營銷學。” 張鴻祥總結經驗道。

“站點建設持續發力、善做善成”

一則由楊浦區職工服務中心制作的“炎炎夏日,您知道我在等您嗎?”網絡公益廣告,揭開了“愛心營銷學”的第一篇章。

“讓愛心傳遞出去也是站點的職責和義務。中心通過區總工會網站、楊浦職工之家和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愛心接力站工作座談會、培訓會以及中心宣傳欄等線上線下宣傳陣地廣泛傳播,對站點建設的相關新聞、功能與服務進行廣而告之、發出動員。”中心副主任、愛心接力站站長王少林介紹說,網絡公益廣告的做法,一方面能讓更多的戶外職工知曉、了解愛心接力站,能在需要時找得到、用得上、說得出﹔另一方面也能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其中,進一步提升服務實效。

與此同時,愛心接力站的工作人員走出店堂,主動拜訪街道辦事處和市容環衛等部門,介紹服務內容並請他們轉告環衛工人、輔協警、快遞小哥等戶外職工,站點不僅僅是愛心接力站,也是工會服務職工的窗口,請他們放心大膽地進來休息。

“針對不會掃碼簽到的問題,我們制作了紙質簽到單,方便戶外職工也方便我們統計,有效提升了簽到率和滿意度,使站點建設能持續發力、善做善成。”王少林說。

“不為‘錦上添花’,隻做‘雪中送炭’”

“不為‘錦上添花’,隻做‘雪中送炭’。”張鴻祥告訴記者,中心圍繞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推進愛心接力站長效化機制建設,定期不定期舉行區域化管理聯席會議,詳細了解戶外職工工作性質特點,並據此形成一系列精准服務舉措。

他列舉了幾項深受戶外職工點贊的舉措——

將站點運作納入服務職工陣地建設的整體來思考,根據戶外職工的作息時間延伸服務時間,目前已做到站點服務時間每天早8點到晚8點,365天“不打烊”﹔

考慮到一些戶外職工在工作時間不便進站休息等實際情況,在中心門口搭建了涼亭,打造了愛心接力站的戶外站,同時制定了雨中送傘、雪中“送碳”、高溫送清涼等人性化服務機制,使“娘家人”的服務更接地氣﹔

……

“現在,中心已是區域內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職工工余間歇的休息港灣。他們每天定時進站取水,與工作人員交流,不少快遞小哥還把聚會放在此地,儼然回到了‘家’。”作為一名“老工會”,張鴻祥很是欣慰。

日前,上海市總工會為第二批400余家愛心接力站授牌。作為首批600家愛心接力站的代表,王少林分享了“愛心營銷”的理念與經驗:“把愛心接力站打造成‘暖人心、聚人氣、有溫度、展形象’的服務陣地,是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建設城市軟環境、體現城市溫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市總工會對戶外職工的承諾,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把這一好事做好、實事做實。”(記者 錢培堅)

(責編:皮博、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