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娘家人”捂暖農民工的心

——四川省各級工會組織關愛服務農民工紀實

2018年10月30日15:05  來源:四川日報

10月27日14時30分,蒼溪縣44歲居民李靜走進蒼溪縣總工會主辦的家政服務員培訓班,學習家政服務專業知識。此次培訓,是省總工會為提高困難職工(農民工)創業就業能力實施的“訂單式”培訓,由蒼溪縣總工會向省總工會實行項目化申報。目前,李靜已與縣裡一家家政服務公司提前簽約,培訓結業后即可上崗,每月可掙3000元。

李靜的經歷,是我省各級工會組織關愛、服務全省農民工的一個生動縮影。

四川省黨政代表團日前在廣州召開川籍農民工座談會后,省總工會結合我省特點,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將農民工群體的需求作為著力點,在關愛、服務農民工方面想舉措、出實招。省總工會主要負責人專門召集省總工會黨組及相關部門,對全省各級工會組織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進行認真研究,明確部署加強農民工思想引領、素質提升、關愛服務、權益維護等14項重點工作。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多渠道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扎實做好農民工幫扶工作,我省各級工會組織已行動起來,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農民工心坎上。

增強服務 讓農民工有更多技能“傍身”

最近,農民工黃國富回到中江縣富民技校看望老師。去年初,他在這所學校裡參加了中江縣總工會為農民工開設的“訂單式”免費培訓,來自45個鄉鎮的88名返鄉農民工參加了培訓。懷揣著結業証,又通過組織方推薦,黃國富收到某電器制造公司的聘書。“過去,每個月掙2000多元。有了這個學歷証,現在月薪近萬。”黃國富既感謝工會組織的培訓,又感恩教授他的老師授業解惑。

提升農民工素質,為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鍛造儲備高質量產業人才隊伍,始終是我省各級工會組織的工作重心。省總工會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0所省級農民工培訓基地為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助力,使農民工有更多技能“傍身”。每年幫助4萬農民工晉升技能等級,8萬農民工轉移就業。

全省工會一盤棋。近年來,從省級工會到縣級工會開展的“工會就業援助月”等品牌活動深入人心,通過現場招聘會、網上招聘、送崗位進鄉村等多種形式,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在市級層面,達州市總工會通過開展技能競賽,每年幫助近2000名農民工晉升技能等級。

排憂解難總是出現在農民工最需要的地方。農民工在外務工,有時會遇到勞動糾紛。為此,省總工會在全國首創省(城)際聯動維權機制,覆蓋24個省(區、市)、133個市(州)和162個縣(市、區),健全“部門互動、上下啟動、線上線下聯動”維權服務體系。同時,四川各級工會今年3月開展“集中要約月”活動,以“關愛農民工·協商促和諧”為主題,從源頭上促進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園區、行業和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做夢都沒想到拖欠這麼久的工資能追討回來,我們112名農民工兄弟要向工會這個‘娘家人’掏心窩地道一聲感謝,終於可以安心回家過年了!”拿著拖欠的工資,陳良華激動地說。今年2月,涼山州總工會舉行清欠農民工工資發放儀式,為農民工代表發放370萬元現金。全省各級工會組織各出“妙招”,成都市總工會制定《成都市工會職工維權補貼辦法(試行)》,對通過法定途徑維權的農民工給予2000-3000元維權補貼,協助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綿陽市總工會、北川縣總工會聯合維權工作組赴新疆伊吾縣,協調解決北川籍農民工欠薪158.5萬元,啟動工會法律援助訴訟113萬元。

各級工會組織不斷增強服務,讓農民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不斷增強農民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愛有加 幫扶農民工做實“暖心事”

“我們身在異鄉的農民工最惦念的,除合適的工作,收入能不能按時拿到手,更重要的還是家中的親人。”在廣東務工的川籍農民工胡波說。我省各級工會組織關心他們的惦念,近年來深入開展送溫暖、金秋助學等活動,幫助解決困難農民工在生活、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今年全省工會資助8000名貧困農民工子女上學。

農民工的“淚點”“痛點”撥動著我省各級工會組織的心弦。簡陽市總工會組織城區孩子與農村留守兒童結對聯誼,幫助城鄉兒童建起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真摯友誼,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對農村留守老人進行節日慰問,並組織有專業特長的職工志願者,為留守村民開展免費義診、維權講座等服務活動,幫助解決外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

省總工會將農民工的實際需求作為工作重點。今年全省工會籌集脫貧資金8000萬余元,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助力4000余名貧困農民工脫貧解困。針對省內春節期間留守崗位的農民工,深入生產車間、工地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慰問活動,協助農民工子女進城團聚﹔加強與省外輸入地工會溝通協調,舉辦川籍外出農民工親子活動,幫助外出農民工團聚。

一枝一葉總關情。四川工會大力挖掘、表彰、宣傳農民工先進典型。積極培養和宣傳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先進代表,加大勞動模范和五一勞動獎章推薦評選中的農民工比例,努力營造尊重和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各級工會組織每年給農民工寫一封信,與川籍農民工建立共同聯系機制﹔分赴本地農民工相對集中省市,走訪探望川籍農民工……傳遞“暖心話”,做實“暖心事”,讓農民工離開家鄉也有歸屬感。(唐子晴 記者 郝勇 陳鬆)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