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林區停伐,職工急需收入增長點,勞模顧忠國在八面通林業局工會支持下帶領大伙成立工作室創業種植人參——

大山“參”處有工會

2018年11月01日13:35  來源:《工人日報》

顛簸著,顛簸著……

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火車站出來,坐1個小時的汽車到達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八面通林業局,再繼續坐1個小時車從柏油路走成土路,到達枯河溝營林管理所,然后是將近半個小時的、隻能勉強通過兩台車的山路,不知道顛簸多少次之后,到了。

“顧忠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就在眼前,彩鋼搭建而成,靜靜地立於群山環抱之中。

種參創業聚人心

顧忠國1985年開始在枯河溝營林管理所的參廠工作。彼時,他所在的管理所利用多種經營用地改良種參,因為效益不佳,多年前參廠倒閉后已經無人從事這項工作。

然而,隨著木材砍伐量的不斷減少,尤其是國家對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之后,黑龍江省林業工會開始帶領職工尋找新的創業創新點,八面通林業局也不例外。

曾獲得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的顧忠國和其他幾個一直堅持養參的職工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經過調查研究,工會決定將種參作為帶動職工收入增長的突破口。

“當時的條件真是有限啊,就拿我們參地旁邊住的房子說吧,反正是蛇多了耗子就能少點兒,要想讓蛇少點兒耗子就多了。”顧忠國笑著回憶說,“外邊下雨,屋裡滴答。”

見到顧忠國的時候是傍晚,眼下正值秋收時節,每天下午4點半開始他都要給來他參地裡干活的人結算當天的工錢——一張張100元鈔票從他的手裡發出去。

這些干活的人當中,有不少人就是當地的林業職工,通過種參,不少職工們找到了一個新的門路和營生。

養參帶頭贏人心

人參的種植最快也要6年一個周期,生活本就緊緊巴巴,職工不敢輕易投入這一行業。

八面通林業局工會副主席史衍成介紹說,經過調研,工會決定讓勞模創新工作室先行先試,然后帶動職工共同走上致富路。2014年,工會通過資金投入、政策爭取以及協調上級工會和同級黨委、行政部門支持的方式,通水、通電、修路、翻蓋房屋,顧忠國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了。

山溝裡的工作室的作用不僅僅是示范,更重要的還有引領。工作室成立后,打破了原有的一家一戶模式,所有的參田都要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

這樣一來,過去的“你家的壟溝,我家的壟溝”都變成了“咱們的壟溝”,就連外聘的技術員每年工資的一半以上也都不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而是作為股本投入其中,一直到若干年后人參產出銷售后才能結算。

一系列的政策加上勞模的帶頭作用讓職工逐漸有了信任感。

一戶、兩戶、三戶……參與養參的職工日漸增多。在此期間,八面通林業局工會也不斷地添柴加火,爭取政策、協調資金、召開現場會……一系列措施讓顧忠國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有他們在前面帶頭我們都放心。”八面通林業局職工於國江說。

賣參致富添信心

雖然還未到人參全面收獲的年頭,但是,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賣人參籽兒已經讓參與其中的職工嘗到了甜頭,尤其是一些大品牌藥企的上門拜訪更是增添了大家的信心。

從2014年至今,已經有18戶職工參與其中,即使沒有入股參與養參的職工現在也得到了好處,無論是春季的播種、扣棚,還是夏季的除草、撫育,包括秋季的收獲,最多的時候一天能用工達到200人。

枯河溝原本有百十來戶人家,后來因為林區收入減少,人員大量外流,最終就剩下40多家。“現在我看,一早一晚至少得有80多家煙囪冒煙了。”顧忠國說,林區人起得早,夏天用工忙的時候,早上四五點鐘就有招工用的車輛“突突突”地在職工居住區轉悠。

種參的前景越來越被看好,但如何避免好人參賣個“白菜價”,成了八面通林業局工會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去年末,借著黑龍江省森工總局開展全員電子商務營銷活動的東風,八面通林業局工會在顧忠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又成立了電子商務勞模創新工作室,省林業工會在平台建設過程中提供15萬元資金支持,今年還將支持20萬元。這個平台現在也有專人在負責打理銷售工作,讓勞模們更加專注於參的種植,減少后顧之憂。

史衍成最近專門趕到沈陽的一家包裝公司,研究產品的新包裝,准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雙十二”、年貨大集等消費熱潮。

從八面通林業局開車5個小時到哈爾濱,轉乘高鐵兩個多小時后到沈陽。見客戶,第2天再原路返回,一路奔波,馬不停蹄。

“我們給參起了100多個名字。”史衍成說,最終他們選用的產品名稱叫“勞模大叔”。

“勞模是一種品牌,勞模是一種信任。”(記者 張世光 通訊員 王慶江)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