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師帶徒不僅是教技術,也要傳承先進思想,將自己的徒弟培養成“又紅又專”的優秀人才

三代師徒仨勞模的“傳承經”

2018年11月02日08:42  來源:工人日報

中石油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技能專家……今年48歲的中石油錦州石化公司鉗工車間技術指導徐凱說,自己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關鍵是遇到了好師傅。

1989年,徐凱從技校畢業分配到鉗工車間。當時的車間主任是全國勞模王岐山、班長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國柱、師傅是公司先進生產者張恆祥。徐凱說,這個車間的氛圍讓人不能落后、不敢落后。

師傅張恆祥對工作精益求精,對徒弟要求也非常嚴格,有時甚至很嚴厲。鏨削、鋸削、銼削、刮削、研磨等是鉗工的基本功,師傅要求徐凱必須熟練掌握。鏨削是一手握扁鏟一手用手錘打,銼削是用銼銼……都是手工活。沒事時師傅就讓他練,自己在旁邊看著。剛開始不會用勁,手錘時常打在握扁鏟的手上,從打腫到打破,鮮血直流。銼削銼得手從磨破再結成繭。練得不好或者偷懶,師傅就罰站。徐凱說,他的基本功扎實都是師傅逼出來的。

張恆祥是錦州石化公司先進生產者,自己積極要求上進,也要求徒弟不能落后。徐凱說,師傅督促他寫入黨申請書、寫思想匯報,對他寫的思想匯報還要檢查。1999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95年,徐凱擔任作業組組長,也開始帶徒弟了。錦州石化公司有個優秀傳統,就是師帶徒不僅是教技術,也要傳承先進思想,將自己的徒弟培養成“又紅又專”的優秀人才。

徐凱的徒弟有5個,5個人都是獨生子,都曾是家中的“小皇帝”,吃苦精神不如他們那茬人﹔但同時,徒弟們多是大專畢業,理論基礎好,領悟能力強﹔一進企業,公司就要對他們進行一兩個月的安全、技術的應知應會培訓。原來的專業學習加上培訓,這些新職工基本就能上崗工作了。

“因為這些變化,我帶徒的方法也不能像自己進廠學徒時張師傅那樣要求徒弟了。”徐凱說,他首先做到以身作則,少說多做,在潛移默化中對徒弟產生影響﹔徒弟們由於實踐經驗不足,在維修設備關鍵部位時,徐凱干的同時讓徒弟看,干完讓徒弟們一起檢查驗收,讓徒弟們加深對關鍵技術維修的印象。對徒弟他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經驗,5個徒弟已經有兩個獲得中石油技能大賽金牌。

今年40歲的季偉曾是徐凱的徒弟,現在是班長,也是錦州石化公司勞動模范。季偉說:“師傅是我技術上的領路人,也是點亮我思想的一盞明燈,在師傅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受益終身。”

1998年,季偉技校畢業后師從徐凱。徐凱任班長的大修班負責維修的是公司的關鍵設備:壓縮機。石油化工企業有句行話: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當時公司的壓縮機幾乎全部是進口設備,維修難度大,要求質量高。壓縮機一出故障就得搶修,往往是一干一天一夜甚至兩天兩夜,一遇搶修每個人都是又困又乏,可師傅不管怎麼累,干起活來一絲不苟,對質量精益求精。一次搶修德國進口的壓縮機,已經干了一天一夜,基本完成任務了,可在檢查時發現“汽風”尺寸為0.03毫米,符合質量要求,但沒達到優,師傅決定返修。返修要拆很多件然后重新組裝,就得再干兩三個小時,已經很疲憊的職工們都不太願意,但師傅依然堅持,直到維修質量達到優才收工。

這件事給季偉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每次檢修前先把設備圖紙研究明白、關鍵部位維修親自動手、維修后要至少3個人檢驗、維修不達到優不算合格。季偉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都是師傅言傳身教的結果。200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就是師傅徐凱。(顧威 記者 劉旭)

(責編:孫爽、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