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陝西省漢中市工會投身脫貧攻堅,扶貧干部真蹲實駐,勞模獻技助力“造血”

扶貧村裡揚起豐收的笑臉

2018年11月06日08:22  來源:《工人日報》

秋陽燦爛,山河盡爽。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小南海鎮,巴山南麓一個偏遠小鎮,處處可見豐收的笑臉。

回軍壩村的碧天蒼山中,時時飄出烤煙的醇香,48歲的杜廣紅正把一背簍煙葉小心地挂進烤爐,一周后黃燦燦的烤煙將變成一張張票子。“今年能烤十幾爐、5000多公斤,毛收入十五六萬元吧。全村1.2萬畝烤煙,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

3公裡外,青石關村的中蜂養殖合作社,159箱蜜蜂經過一個夏天的釀造,已進入收蜜的季節。“今年已經賣了50多箱蜂,每箱750元。”合作社的朱天文說。村裡的貧困戶將按照股份取得相應收益。

這些生動的脫貧攻堅果實中,處處凝結著工會的力量和汗水,他們中有扎根農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工會干部,也有貢獻智慧“領飛”助力的勞動模范。

漢中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成寶華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市縣兩級工會把50%的精力投入脫貧攻堅,確保到2020年包扶的12個村、2429人全部脫貧,目前工會直接投入190萬元,協調爭取投入870萬元,技能培訓2817人次。”

“138家貧困戶家家都熟悉”

簡海俊,漢中市總工會派駐城固縣天明鎮雙元村第一書記。

“剛去村裡,或多或少都感受過群眾的質疑,我堅持真蹲實駐,138家貧困戶家家都熟悉,幫助他們解決現實困難。”

2016年7月,他來到82歲的貧困戶老慎家裡,得知老人1958年參過軍,但因士兵復員証丟失,待遇一直未能落實。后來多方協調,最終讓老人享受到了相關待遇。

2016年11月,村民老覃等反映居住位置較高,用不上自來水,簡海俊與村兩委商議解決辦法,並協調爭取到38.8萬元資金,在村裡建成自來水二級提升站,解決了40多戶村民安全飲水問題。

今年4月,村民陳老太找到簡海俊,反映她兒子在江西務工死亡,簡海俊立即向市總匯報,市總派律師前往江西協助維權,最后為家屬討回82萬元賠償款。

電路改造、硬化村組道路、介紹外出務工、建立扶貧互助合作社……2016年3月駐村至今,簡海俊與扶貧干部通過干實事,贏得了村民信任。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6800元提高到2017年的8682元,貧困戶從138戶301人減少到20戶35人。

簡海俊深深體會到:作為扶貧干部要熟練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本領,要請群眾參與、和群眾商量、得群眾擁護、讓群眾滿意。

“城裡人變成了村裡人”

文強,漢中市南鄭區總工會派駐南鄭區小南海鎮青石關村第一書記。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我視青石關村為故鄉,待村民如親人,把駐村當任職,兩年來,已有14戶54人脫貧,今年將實現34戶111人脫貧和整村脫貧。”

駐村第一天,交流中村民的眼神讓我明白,在他們眼裡,我只是來待一陣子而已。“貼近村民原來這麼難。”文強在心裡泛起嘀咕。

於是,文強卷起鋪蓋住進村部,成了“村裡人”。行動勝於千言,文強協調區總工會開展每月兩次的幫扶日活動﹔組織開展果樹、煙葉種植技術和廚藝培訓﹔送去慰問金及物資總計1.3萬元。一段時間下來,鄉親們見到文強總有說不完的話。

文強說,入村后他堅持當好3個“員”:當學員,隨時掌握新政策﹔當指導員,發揮自身掌握政策、信息的優勢﹔當協調員,協助村兩委排查並化解矛盾10余件。

文強還積極為村裡“跑”項目。蘇陝合作項目涉及發改局、農業局、蘇陝辦多個部門,文強就一個一個地“跑”,最終使項目落地,給村觀光果園帶來20萬元資金。文化廣場建成后缺乏配套設施,文強“跑”到教體局爭取器材,與文廣局聯系投入資金10萬元優化設施,村民休閑、健身有了好去處。

如今,村民看到了希望,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

“以勞模精神擔當脫貧重任”

馬明元,陝西森盛菌業科技公司總經理,2013年漢中市勞動模范。

“勞模不僅是光鮮亮麗的稱號,更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更需要勞模示范引領。”

森盛菌業公司建起培訓室,購買和編印技術資料20多種3萬余冊,技術光碟10余種300余盒,並聘請長期技術顧問,面向貧困農民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帶動漢中及周邊6000余戶農民走上發展食藥用菌栽培的致富之路,解決農村回鄉務工人員和剩余勞動力9000余人就地就業,帶動的農戶年總產值突破4.5億元。

馬明元還創建了永興菌業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吸納貧困戶為合作社社員。經幾年努力,已孵化新型經營主體10個,吸納農戶280戶,其中貧困戶160戶,解決420人就近務工,年產值達810萬元。

精准幫扶,要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升級。為此,馬明元主動一對一結對子定點幫扶,以免費供種、免費上門技術指導、免費包銷的“三免費”方式扶持困難農戶種植食藥用菌。

現在,新鋪鎮銅錢壩村的洪少成成了遠近聞名的食用菌栽培大戶,現種植袋栽香菇10萬余袋,年產值達90余萬元﹔洪少普、殷炳義、陳洪生等10余戶村民培育天麻,年栽培量達6000余窩,年產值超過50萬元。(記者 毛濃曦)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