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深入實施職工素質提升行動

巧搭平台推出“叫得響”的能工巧匠

2018年11月12日08:04  來源:《工人日報》

“差再小一點,剛性再強一點……”工作14年,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工藝研究所工人於慶峰,就這樣一點一點琢磨,一點一點精進,在毫厘之間演繹工匠精神。

今年,內蒙古於慶峰等8名一線職工榮獲“北疆工匠”稱號。這是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選樹典型,巧搭平台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培育工匠精神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工會要協調各個方面為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發揮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養造就更多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自治區各級工會組織正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同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自治區總工會將繼續深入實施職工素質提升行動,堅持通過完善職工技術技能培訓體系、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能比賽、推進群眾性經濟創新活動、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等舉措,復制推廣成功經驗,打造新時期內蒙古產業工人品牌,使各行各業涌現一批“叫得響”的能工巧匠。

自2017年起,自治區總工會聯合多個部門開展“北疆工匠”選樹宣傳活動,在12個盟市全面鋪開,層層推進、層層選拔。起於基層一線、涵蓋不同領域的選樹活動,讓工匠精神獲得廣泛尊崇。如今,在內蒙古無論是盟市、旗縣(市區),還是企業、工廠,選樹工匠、弘揚工匠精神蔚然成風。

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誕生了“北疆工匠”。該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把職工個人職業發展理念與鐵路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工匠精神根植於每位職工心中。

“北疆工匠”郭晉龍是集團焊軌段高級技師,剛進廠時,隻有初中文化的他連一張簡單的電路圖都看不懂。他利用業余時間不斷練習,終於成長為鋼軌焊接電氣設備的維修高手。工匠效應在公司持續發酵,今年,集團收到員工的各種合理化建議就有上百條。

今后,定期培育選樹10名左右的“北疆工匠”將成常態。工匠選樹不是最終目的,以工匠精神的薪火相傳來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引領內蒙古廣大職工在新時代建功立業才是意義所在。為此,在弘揚工匠精神的同時,內蒙古各級工會組織還多渠道搭建平台,讓更多擁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脫穎而出。

內蒙古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把一大批優秀產業工人匯集在一起,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活動。目前,自治區共建立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1598個,其中,3個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勞模示范性創新工作室,4個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59個被命名為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室。截至2017年,自治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共確立創新課題2568個,攻關項目1025個,涌現出創新成果1848項。

創新工作室像一顆顆種子,分布在內蒙古廣袤的大地上,成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聚集地。按照規劃,到2019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將創建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2000個以上。

同時,自治區總工會從2006年起,連續10多年開展“百萬職工技術大比武”活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名師帶徒等活動,培養出了一大批業務精通、技術精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參加技術比武的職工達100萬人次以上。

“一項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發明、小創新,卻可以為企業創造數量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個小小的技術攻關,可以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重大難題。”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經濟部負責人說,平均每年內蒙古實現職工技術革新項目和發明創造2萬項左右,職工提合理化建議5萬余件,推廣先進操作法1500項以上。(記者 李玉波 通訊員 賈麗芹)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