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集體協商,讓事實和數據“會說話”

陳曉燕

2018年11月16日08:23  來源:《工人日報》

東華公司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借鑒:建立科學的工資增長數據模型,以此推算出職工工資增長的參考數據,這是工會加強工資集體協商專業性、科學性探索的一個生動實踐。

工資集體協商中職工工資要不要漲、漲多少才合理,是很多從事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工會干部都會遇到的難題。這個難題在江蘇省一家企業有了科學而便捷的解決“公式”——據《工人日報》11月13日報道,江蘇省東華汽車實業公司工會建立了一個工資增長的數據模型,根據社會經濟指標與企業競爭性指標的變化,推算出職工工資增長的參考數據。以此作為協商依據,協商雙方都信服。

工資是工資集體協商中職工的核心訴求。工資要不要漲、怎麼漲,直接涉及勞動雙方利益,一向是雙方協商時“錙銖必較”的焦點議題。我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實踐中,一般由工會向企業方發出集體協商要約,並提出工資調整要求,經雙方協商達到彼此認可的結果。因此,工會確定的工資調整目標要求是否科學、合理,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協商能否順利推進、職工合理利益能否實現。

確定科學合理的工資調整目標要求,既要考慮職工工資實際情況、對工資的訴求,也要充分考慮企業發展和職工長遠利益,努力找到勞動雙方利益契合點,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工資集體協商在我國已開展多年,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規則,比如根據本單位利潤增長情況、地方政府發布的工資指導線以及城鎮居民消費指數等依據進行協商,但這些參考依據仍然比較原則,職工及工會干部往往很難把握這些數據間的關系,協商時容易處於被動。

要達到理性、公正的協商,不僅要拿事實和數據說話,還要讓事實和數據“會說話”。東華公司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借鑒:建立科學的工資增長數據模型,以此推算出職工工資增長的參考數據。

這個模型一方面將職工工資增長與CPI、社會平均工資等社會經濟指標挂鉤,另一方面與企業主營收入、主營利潤、人事費用率、人均銷售利潤率等企業經濟發展指標挂鉤。它具體表現為一套成體系的數學公式,將每一年的相關數據輸進去,即可算出工資增長的參考數據。模型堅持勞動雙方互利共贏原則,既努力滿足職工願望,又充分考慮企業發展和職工長遠利益﹔堅持讓職工工資既有保障性增長,又有激勵性增長。以此模型,該公司集體協商取得了良好成效,實現了職工收入增長與企業發展水平同步,也在職工與企業之間構建起命運共同體。

東華公司的做法是工會加強工資集體協商專業性、科學性探索的一個生動實踐。這樣的探索在當前非常需要,不僅在企業層面需要,在區域和行業層面同樣需要。經過多年努力,各地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有了很大提升,但一些地方存在工資集體協商質量不高、職工不十分滿意等現象,原因之一是工會干部或職工方協商代表“不會談”“不善談”。因此,著力提升基層工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專業水平,是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

工資集體協商是一項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且不同地方和行業、企業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協商要注重因地制宜。其中,基層工會干部或協商代表通常有著較大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從為職工爭取盡可能多的合情合理的利益、促進勞動雙方共贏出發,在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著力探索科學協商的技巧方法,相信有越來越多地方會開出像東華公司“協商公式”一樣的“經驗之花”。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