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全總下發《深化集體協商工作規劃 (2014-2018年)》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全國簽訂綜合集體合同140.25萬份,覆蓋企業369.97萬家,覆蓋職工1.75億人﹔簽訂工資專項合同129.85萬份,覆蓋企業357.73萬家,覆蓋職工1.62億人——

深化集體協商工作五年規劃晒出亮麗答卷

2018年12月06日08:52  來源:《工人日報》

江蘇南京月牙湖街道,小微企業集中、人員流動大、用工不規范、工資協商難度大。對此,該街道率先探索了區域性集體協商新模式,在街道層面由商會代表雇主與街道工會分行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解決企業差異化問題。

與此同時,經過多輪協商,福建成功簽訂第一份省級行業集體合同,解決了清洗保潔行業這一低收入群體的老難題,行業職工工資上漲100~300元不等,惠及全省清洗保潔行業190多家企業的近10萬名職工。

在全國,集體協商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2014年,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深化集體協商工作規劃 (2014-2018年)》(以下簡稱《五年規劃》)。如今,《五年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因地制宜開展集體協商已經成為各級工會長期開展的重點工作,集體協商動態建制率保持在80%以上,百人以上企業動態建制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通過集體協商制度,搭建溝通合作平台,完善成果分享機制,實現職工和企業共贏,日益為廣大職工和企業管理者認同與支持。

集體協商提質增效

“截至2017年底,全國簽訂綜合集體合同140.25萬份,覆蓋企業369.97萬家,覆蓋職工1.75億人﹔簽訂工資專項合同129.85萬份,覆蓋企業357.73萬家,覆蓋職工1.62億人”……

來自《五年規劃》總結報告的這組數據,背后是各級工會致力於實現集體協商工作提質增效的努力與探索。

大連市金普新區外資企業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多、青年務工人員多,企業管理難、關系協調難、矛盾解決難這“三多三難”,使新區勞動關系復雜。對此,金普新區總工會創新發展區域集體協商制度,從建立健全區域協商、外企聯絡、策略培訓、咨詢指導、嚴把關口、主席保護六項制度入手,充分發揮企業工會、外企聯合會、區域工會作用,推動勞動關系雙方協商共事,利益共享,勞動關系矛盾逐年下降。

工會組織如何適應勞動關系、職工隊伍新變化,工會工作載體和手段如何滿足職工需求?這是各地工會面對的共同考題。

各級工會堅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主動將職工最直接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納入集體協商之中,著力解決職工最操心最憂慮最困難的問題。許多省市和企業把職工關心的福利費及教育經費使用、勞動保護、技能人才待遇、帶薪休假、職工療休養、健康體檢、食堂通勤和子女托育等納入集體協商范圍。有些省市還創造性地提出“四必談”“1+X”“4+N”“1+4+N”等協商模式,進一步增強了企業集體協商的靈活性和實效性,拓展了協商范圍,回應了職工訴求。

5年來,供給側企業改革也成為各級工會關注的焦點,將去產能企業的工資按時支付、職工轉崗下崗安置、待崗職工生活保障、職工再就業培訓以及職工技能提升等納入集體協商之中,在推動企業轉型發展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聚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大局,各級工會進一步將職工長遠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如四川通過協商引導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單元或津貼制度,江蘇首簽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雲南將集體協商與引領職工素質提升相結合,河北唐山鼓勵企業簽訂職工培訓專項集體合同……

推進集體協商工作的一個個“首次”、一項項創新,都指向同一個目標:讓職工更有獲得感。

行業集體協商蓬勃發展

突出抓好行業集體協商,是推進《五年規劃》的重要舉措之一。

5年來,各級工會把行業集體協商作為主攻方向,不斷加大人員經費投入,大力加強協商主體建設,豐富協商內容和深度,使行業集體協商發揮更大效用,行業標准逐步完善。

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全國共簽訂行業集體合同5.9萬份,覆蓋企業50萬個,覆蓋職工1940萬人。與此同時,不同層次的行業勞動標准也逐步建立完善,行業協商逐步向靈活用工領域延伸,行業協商在規范用工、引導職工有序流動、推進行業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各級工會努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勇於突破體制禁錮,探索形成了行業集體協商的有效形式和工作機制。以北京為例,隨著分享經濟發展迅猛,非公有制用人單位職工已佔在職職工比重70%以上,這對工會維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此,北京市總工會大力推進行業協商,目前全市有13個市級行業、31個區級行業、89個街道鄉鎮行業開展了集體協商,協商內容不斷豐富,覆蓋面逐年提升。

與此同時,各級工會努力適應企業用工方式的發展變化,自覺加大行業協商指導服務工作力度。湖北探索在外賣、網約車等平台經濟領域開展集體協商,開創了餐飲行業集體協商的“武漢樣本”﹔上海市探索建立新業態用工領域的協商機制,發布快遞、醫護、家政等行業的勞動者收入報酬狀況及市場服務通用價位,形成行業勞動標准﹔山東省海員工會發布公務船/科考船派遣制船員行業工資參考標准,等等。

5年來,在地方工會和產業工會的共同努力下,全國先后出現了邳州板材、深圳鹽田港拖車、海南酒店、寧夏枸杞、三門峽勞務派遣等一大批行業協商的典型經驗,被國際勞工組織收入《中外集體協商典型案例比較》,形成了國內外輿論的積極影響和示范作用。

建立健全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

在浙江寧波,今年首次舉辦的工資集體協商模擬比賽引發了關注,“培訓+情景演示+實戰競賽”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比賽模式讓很多工會干部和職工代表的協商能力顯著提高。培養專業的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向企業提供“菜單式”服務和針對性指導,為開展集體協商提供了有力支持。

5年來,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逐漸成為加強基層工會建設、推進集體協商的重要力量。各地按照全總《五年規劃》《關於加強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等要求,自覺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推進專兼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各級工會已形成41361人的專兼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其中專職指導員4612人。此外,絕大多數省(區、市)實現了集體協商指導員在省、市、縣三級工會全覆蓋,並不斷向鄉鎮街道和社區延伸。

各級工會切實加強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管理,進一步完善指導員隊伍的選聘、培訓、考核、獎懲等制度。26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會制定了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管理辦法和考核制度,16個省(區、市)對優秀指導員進行差異化獎勵。許多地方工會還探索建立了以專職指導員為負責人的指導工作室,形成行業(區域)工會、人社和企業代表組織合力推進行業協商的局面,指導員隊伍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探索質效評估新標尺

集體協商的效果好不好,最終要由職工來檢驗。

為此,四川省總工會把職工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作為集體協商質效評估的核心要素,從制度建設、協議內容評價、程序規范性、協議履行狀況、職工滿意度測評等七個方面,細化了42項評估指標,探索完善了集體協商質效評估制度機制。

在全國,正有越來越多的工會組織將質效評估作為集體協商的必要程序,有機融入集體協商工作的鏈條之中。

在深入了解職工訴求變化的情況下,各級工會不斷拓展協商內容、強化職工參與、完善協商機制,增強了企業集體協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目前,全國25個省(區、市)和新疆兵團工會建立了集體協商績效評估體系,對企業集體協商程序和內容進行量化評價。

2018年,按照全總《關於開展集體協商質效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北京、河北等10個省份開展了質效評價試點,提高職工群眾對集體協商工作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激發企業行政對開展集體協商的內生動力,促進了企業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統計顯示,職工對集體協商工作的參與率、知曉率和滿意率較《五年規劃》實施前有較大的提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進一步增強。2017年,在實施落實《五年規劃》情況調研督查中發現,有14個省(區、市)的企業職工對集體合同的知曉率超過90%,22個省(區、市)的企業職工對集體協商參與率超過70%,15個省(區、市)的企業職工對集體協商的滿意率超過70%。(記者 彭文卓 鄭 莉)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