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工人日報社評論:條條溪流匯成改革開放的江河

林 琳

2018年12月18日08:29  來源:《工人日報》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如果沒有你,中國不會這麼了不起。”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央視新媒體近期推出了人物微視頻《生於1978》,通過講述10位改革開放同齡人的成長故事,回首40年來中國社會的巨變。

蔣林,央視記者,參與了諸多災難直播報道﹔王小川,搜狗CEO,主持開發了搜狗搜索引擎、輸入法、瀏覽器等技術創新產品﹔申雪,中國首枚冬季奧運會雙人滑金牌得主,現任中國花樣滑冰協會主席﹔王佩瑜,新生代京劇演員,致力於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傳播方式的融合﹔周慶安,清華大學教師……這些生於1978年的人,親身經歷、見証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巨變,也用自己的故事在這幅畫卷裡留下了自己的色彩和印跡。

他們趕上了好時候,抓住了改變命運的紐帶,他們多年執著於一個領域,奮力前行,收獲著事業的成功和喜悅。他們身上映射出無數國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影子——這是一群改革開放同齡人的故事,更是無數普通中國人的故事。

他們見証了40年來國家方方面面的發展和進步。蔣林說,近10年來的災難現場報道,讓他見証了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從不夠健全到逐步完善、再到越來越好的過程﹔申雪說,體育是國際交流合作最為活躍的領域,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何做到這一點﹔王小川,作為國內最早感受互聯網威力的一撥人中的一個,見証並全程參與了“互聯網改變中國”的20多年……不同崗位、行業的個體都是40年改革開放的見証者和親歷者,就像列車員見証了從綠皮車到高鐵列車的迭代,護林員親歷了林場從越砍越少、越砍越遠、越砍越小到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轉變,諸多制造業職工經歷了從手工制造到機械化、智能化的跨越。

他們為改革開放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建筑工人用一塊塊磚頭、一滴滴汗水壘砌起城市的高樓大廈,科技工作者用一次次鑽研和探索“解碼”了更先進、更便捷的生活,教師用一聲聲教誨傳播著思想和知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正是靠著不同崗位無數普通人的奮斗、傳承和創造,才成就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

在2008年北京奧運主體育場“鳥巢”的每一條焊縫邊上,都鐫刻著一位焊工的名字——以這種方式,數百名普普通通的焊工在這項奧運工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100張普通人面孔組成的圖片展,成為一道有溫度的數字風景線,他們當中有在珠峰腳下開帳篷旅館的店主,有年過70風採不減當年的“淘女郎”﹔浦東新區的標志性建筑上海中心,用一面60米長的榮譽牆,刻下了8年建設周期中4000多名建設者的大名……“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審視改革開放40年,最具活力的,是人﹔紀念改革開放40年,最該致敬的,也是人。正如有媒體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報道中所說,“如果沒有你,中國不會這麼了不起。”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未來的開創者、建設者,同樣是每一個普通勞動者。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和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每個人也在描繪、憧憬更美好的未來。有人希望每天都能優於昨天的自己﹔有人覺得遇到難關能挺過去,就是人生的幸福﹔有人要和新一代人一起,為中國和世界做出新的技術突破﹔有人期待自己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學生……夢想就是用來實現的。國家的前行成就著個人的夢想,個人的腳步開掘著機遇的疆界,推動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改革開放40年的時光故事,由每個人的故事匯聚而成。未來,這些故事還會更精彩、生動,更加充滿激情和活力。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