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重慶

重慶:懷揣工匠之心的“鐵裁縫”重慶

2019年01月10日09:31  來源:《工人日報》

2018年8月17日,重慶南濱路,矗立在長江之畔的重慶國際馬戲城迎來了開業后第一場演出。燈光閃亮的重慶國際馬戲城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迷人,它凝聚著任相福團隊的付出。

一張有難度的設計圖

“全國技術能手”、“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重慶市國企貢獻獎“先進個人”、“全國冶金建設行業高級技能專家”、201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重慶市第三屆優秀技能人才……任相福獲得了多個技術專利,並在多個大賽中擔任評委。在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建工”),人人都親切地稱他“大師”。

30多年的從業經歷,任相福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工程項目。重慶國際馬戲城是他記憶最深刻的一個。“這個項目的設計圖,我足足看了一個多月才摸出門道。”他告訴記者,當時外界說這麼高難度的鋼結構建筑,至少需要一年多才能攻克難點。任相福說:“聽罷,我就在暗下決心,一定要盡早攻克它。”從設計圖開始摸索,任相福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僅僅花了半年的時間就攻克了技術難題,圓滿完成整個異形鋼結構的拼接與安裝。這兩項裝置,都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該項目也收獲了中國鋼結構金獎這一最高榮譽。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科研成果也榮獲全國冶金建設行業QC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一名肯學肯鑽的“門外漢”

這名斬獲眾多榮譽的“大師”也曾經是一名“門外漢”。1987年,任相福以農民合同工的身份進入“十八冶”(中冶建工的前身),是一名冷作工。“有人把冷作工稱為‘鐵裁縫’,很形象貼切。”任相福告訴記者,他的工作確實和裁縫異曲同工。盡管裁剪的東西不一樣,但道理相通。“裁剪鋼鐵和下料做衣服一樣,邊角料都需要好好利用。如果裁剪不合理,就會給企業帶來浪費,造成損失。”

任相福說,他當時剛剛職高畢業,學的是果樹栽培。不過,僅僅半年后,師傅就把礦槽安裝任務交給他,這麼快就能上手,全憑借著他肯學肯鑽研的勁頭。“他不怕別人笑話他學歷不高,他最討厭的就是自己不夠勤奮,不夠努力。”中冶建工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公司安排任相福到武漢參加技能比賽,每天他都會按時參加賽前培訓和准備工作,總是最早到、最晚離開培訓教室的人。

工作中,任相福隨時隨地都把這股肯學肯鑽的勁頭帶著,不管在哪個項目,不管別人在做什麼,他總是在專心研究遇到的難題。正是靠著這股勁頭,任相福從門外漢一步步成長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為其服務的項目順利施工解決了不少的難題。

一位農民工技能大師

“不僅喜歡鑽研學習,對待工作也是認真負責。”在同事的口中,任相福總是身先士卒。一位同事回憶起他和任相福共事的場景:如果項目工期緊,任相福經常會工作到凌晨1點,甚至更晚。他總

帶領加班的同事們,堅持將當天的任務做完。為了保証第二天工程進展順利,他總是讓別人先走,自己留下來看現場,查不足后,才會離開。

從業30多年,任相福輾轉全國各地。20多個公司的重點工程項目,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從農民工到工長,從門外漢到技能大師,任相福不斷地帶頭技術攻關、質量改進、優化施工,創下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度,在工作中不斷打造鋼構精品。2014年初,公司成立了“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專家工作室”,任相福成了中冶建工冷作工技術帶頭人。中冶建工集團鋼構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公正介紹,在任相福和工作室成員的努力下,通過傳、幫、帶為公司培養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015年9月,“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專家工作室”成功晉升為“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從2015年至今共研發了19項課題,在研發過程中,共申請專利15余項,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給企業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黃仕強)

(責編:田少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