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甘肅

“勞動者幸福的樣子,真美”

2019年01月21日08:49  來源:《工人日報》

又是一年春將到。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工人日報》記者深入踐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分赴各地城市鄉村、工廠企業,以不斷增強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履行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生動記錄祖國大地的新氣象、職工群眾的新作為、各地發展的新篇章,與勞動者一路同行,充分展現各地職工群眾昂揚奮進、辭舊迎新的精神風貌。

從今日起在一版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連續刊發本報記者深入基層的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三九四九冰上走”。農歷新年到來前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黃河邊上的蘭州冷風刺骨、滴水成冰。每天早晚,在最低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裡,許多戶外工作者仍要為了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起早貪黑。

這個冬天,他們過得怎麼樣?1月17日,《工人日報》記者走進他們中間,和勞動者一起,感受他們的堅守和期盼。

五泉山下廣場,是蘭州市城關環衛局特種車輛作業隊第一管理站。1月17日,室外寒風如刀割,這裡的職工愛心服務站裡卻暖意融融。工閑時,“沐浴”在空調吹來的熱風中,56歲的李炳章師傅端起一杯茶,向記者講述著往事。

“4年前我剛來時,這裡隻有臨時搭建的帳篷,后來蓋起了彩鋼房。但到了冬天,燒煤生爐子也熱不起來,你瞧瞧現在多暖和……”

“這裡”指的就是眼下記者所處的職工服務站。

幾年前,為了順應城市抗霾、除塵需要,環衛局新設了“特種車輛作業”崗位。由於管理站新成立、又面臨著全新的作業任務,顧上了作業,就顧不得建房,當時的管理站就在路邊沿街搭了頂帳篷,夏天似蒸籠,冬天如冰窖,職工們喝口熱水都是奢望。

2015年后,這裡建起了彩鋼房,但真正的改變,發生在2018年的春天。

去年春天,蘭州市總工會和城關區總工會在這裡建起了愛心服務站,配置了桌椅、電視、冰箱、空調、飲水機、微波爐、洗衣機、急救藥箱、多功能充電器等10多類物品,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服務。

“服務站不僅要為作業隊司機們服務,也要幫助解決環衛工人、交警協勤、市政人員等戶外工作者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環衛局工會干部魏曉英說。

服務站一建成,就成了特種車輛司機們的“寶貝疙瘩”。他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裡裡外外打掃得干干淨淨。這裡還安排了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

能進去接一杯熱水、借一片創可貼,這讓在附近作業的環衛工許積林非常感動,“我們早上4點多就上班,雖然天寒地凍,但能進來喝口熱水,全身都暖和。”正在服務站休息的許積林告訴記者。

這樣挂牌的戶外職工愛心服務站,在蘭州市有50家。

“一座服務站能服務的職工有限,但傳遞的溫暖卻無限。”經常穿行在各個服務站之間的市總干部曲婧,見証著戶外職工服務站點成為蘭州的社會新風尚。

正是借鑒工會戶外職工服務站點的經驗,蘭州市建起了155座環衛工休息間,沿街的企事業單位和商鋪兩年間自發建起了360多處愛心驛站,許多站點配備了微波爐、飲水機、應急醫藥箱等設施設備。

蘭州市新港城門前的蘭州公交五公司二車隊愛心服務站建起之前,公交司機早上5點多到崗“熱車”,每到冬天一個個裹著羽絨大衣,還冷得瑟瑟發抖,而能夠看到他們這副窘態的,是每天比他們更早到崗的環衛工人。

服務站建起來后,這個僅有200余人的車隊要配置1台能夠滿足300多人飲水的超大淨(熱)水機,因為他們也惦記著同樣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的環衛工人們。

“前幾天來寒流,晚上我值夜班,看到七八個環衛工人下班后,坐在服務站裡,喝著熱水拉著家常,有位環衛工用手機和家裡人視頻通話,整個畫面很溫暖。那一刻,突然讓我很感動,勞動者幸福的樣子,真的很美。”1月17日,在愛心服務站,車隊黨支部書記蘆文賢告訴記者。

今年開始,蘭州市總工會還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財力,由點到面逐步加大愛心站點設置數量,將愛心服務覆蓋到更多的戶外工作人員。(記者 康勁 通訊員 任濤)

(責編:田少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