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廣東

作為探索基層工會體制機制改革和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的“試驗田”,深圳寶安區和平社區工聯會的成立帶來了可喜變化——

“神經末梢”被激活

2019年02月18日08:25  來源:《工人日報》

10名職業化工會工作者,一支2462人的工會積極分子隊伍,在50個工業園區成立了269個工會小組,新發展會員2.5萬人,集體性勞動糾紛發生數量下降了50%……

這是截至去年底,2014年9月成立的深圳寶安區和平社區工會聯合會帶來的改變。作為廣東省總工會和深圳市總工會預防化解勞動糾紛、探索基層工會體制機制改革和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的“試驗田”,這裡激活了“神經末梢”。

將一線職工“引進”工聯會

2015年,石文博、陳曉東等10多名職業化工會工作者“相遇”在和平社區工聯會,共同參與和平社區“源頭治理勞動糾紛實驗區”建設。

和平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型社區,轄區面積11.1平方公裡,是深圳最早的工業區之一,高峰時期工業人口有11萬之多。“這個社區職工千人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多、小微企業多,勞動關系情況復雜,職工訴求多樣化。”寶安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初出校門的職業化工會工作者要擔起重任,當務之急是補上“走進企業、走近職工”的課。於是,他們到企業生產一線,體驗了一回當工人的滋味。

“同吃、同住、同勞動,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我們站在職工立場思考問題。”2017年11月加入和平社區工聯會的蘇欽太認為,工人情懷不僅是同情,更多是理解。

和平社區工聯會成立初期,幾位職業化工會工作者與一些職工交流發現,他們對工會認識不太全面。“首先要讓職工了解接近工會,工會想要做什麼、能夠做什麼。”畢業於清華大學社會勞工專業的和平社區工聯會常務副主席石文博決心改變策略,走出工聯會,主動走近職工,與他們交朋友,在職工中間培養一支積極分子隊伍。

“搞職工喜歡參加的活動,發現有號召力的人員,進行工會意識和組織能力培訓”——這是和平社區工聯會發展工會積極分子的“竅門”。

工會積極分子在職工中廣泛“播種”,影響並帶動了更多職工參與工會建設。如今,和平社區工聯會有了一支2462人的工會積極分子隊伍,逐漸成立了由積極分子組織、職工參與的音樂社、書友社、瑜伽班等20多個協會。工會開始在職工當中真正扎下了根,下班后,職工們相約而來,工聯會也熱鬧起來了……

把“家”建到職工的心裡

“連續4年走訪企業談建會,在蚝業路片區開展戶外工會宣傳活動,吸引職工參加工聯會的社團活動,直到2018年10月,這家台資企業終於同意建立工會。”談起位於和平社區蚝業路片區的某科技公司建會的艱辛歷程,石文博長舒了一口氣。

工聯會成立初期,工會組建工作並不容易。“大企業一開始對我們的工作不太理解。”石文博說,不少企業工會干部在老板和職工之間“兩頭為難”。

對此,工聯會的做法是“分責任田”,每位工會工作者對接相應企業,用誠心和上級部門提供的資源打動這些企業的中高層管理﹔經常向企業工會主席請教工作問題,發揮他們的優勢特長,並解決他們的兼職苦惱。

穩定關系建立后,工聯會以參與3年一次的換屆工作為契機,逐步指導企業工會民主化、規范化建設,把工會積極分子培養成會員代表、委員甚至副主席。

“與企業工會的聯系加強了,那麼如何打牢群眾基礎呢?”工聯會的工作者再次行動起來。他們推動小微企業職工直接在工聯會入會,在中小微企業密集的工業園區,成立跨企業的工會小組,工會積極分子擔任小組長。

“工業園區每超過15個工會會員,就建立一個工會小組。”石文博說,園區活動由“工會宣傳員”工會積極分子組織開展,動員工人參加工聯會平台的活動。漸漸地,職工由被動入會變成主動加入,零散的工人被凝聚起來了,不同規模的企業也逐漸組建起工會……

據統計,目前和平工聯會已在50個工業園區成立了269個工會小組。試驗區建立以來新組建工會71家,新發展會員2.5萬人,總數達到4.9萬人。

如今,和平社區工聯會成了寶安福海街道的一個“地標”。職業化工會工作者按照職工的“生物鐘”上下班,職工之家成為社區裡的活動中心。“社區的職工有事兒沒事兒都願意到‘家’裡來坐坐,我們把‘家’建到了職工的心裡。”石文博自豪地說。

勞動糾紛隱患在協商中化解

對於預防化解勞動糾紛,尤其是集體勞動糾紛,和平社區工聯會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堅持工會立場,堅持為工人說話的前提下,依靠工會組織網絡發現勞動糾紛隱患,發揮企業工會作用,在企業內部化解糾紛、隱患。同時要依靠工會積極分子取得工人的理解,傳播理性和規則﹔並依靠政府部門和上級工會的主導作用,與企業協商化解糾紛。

記者了解到,工聯會通過密切的日常聯系與指導,幫助轄區內企業工會成長,培養了一批有協商意識、談判能力的積極分子,從源頭提升勞動關系糾紛解決的能力。

理光高科技公司搬遷時,通過發揮企業工會的作用,工聯會將大企業勞動糾紛隱患轉化為有序的溝通協商。公司工會與行政方進行了集體協商,以“第二人生發展金”的形式,即員工因本人患病或回鄉照顧親人等原因不得不離職時,可獲得公司發放的發展金,有效緩解了企業將搬遷到東莞鳳崗帶給職工的焦慮和不安。

2018年5月,興寶貿易公司風帆廠因訂單外發減少加班而發生停工,工廠的工會積極分子第一時間將信息告知工聯會,工聯會得以及時引導和介入。在工聯會的指導下,工會積極分子找到工人代表收集意見。隨后,工人代表與企業管理者坐到了談判桌上,經過協商,糾紛得到妥善解決。

……

據統計,和平社區工聯會駐點律師2018年接待法律個案咨詢150起、290人次。4年來,累計預警集體性勞動糾紛56宗,成功化解51宗,集體性勞動糾紛發生下降了50%。

一群職業化工會工作者下沉到基層,過去“小馬拉大車”的局面被改變了﹔一批積極分子凝聚在工聯會的“圈層”,並在職工中廣泛“播種”﹔企業工會實現民主化、規范化建設,真正運作起來了……勞動糾紛實現源頭治理也水到渠成了。

和平社區工聯會成立后,不僅僅讓勞動糾紛得到治理,也是社區建設的有益實踐。據統計,和平工聯會的義工總數和服務工時均佔到社區義工的50%。

街角的綠地改造成“工會文化公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職工之家的輪班、倒班制度開展服務,工聯會的女工積極分子當選社區“最美母親”……“工人的融入感增強了,他們在和平社區不再是打工賺了錢就回老家的外來務工人員,而是社區文化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石文博說。 (記者 劉友婷 通訊員 鄔雲)

(責編:田少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