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全國工會多措並舉推動就業工作見成效

2019年02月26日09:25  來源:《工人日報》

 就業是民生之本,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也牽動著廣大工會干部的心。2016年以來,全國各級工會主動圍繞黨和國家就業工作大局,推動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和就業優先戰略,以農民工、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為重點,做好職工就業服務和勞動權益維護工作。

據統計,2016年以來,各級工會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99.42萬人次﹔舉辦各類招聘活動2.44萬場,成功介紹就業269.71萬人次﹔提供小額貸款20.6萬筆,累計122.75億元,創業帶動就業47.97萬人﹔籌集使用促就業資金9.96億元。

——加大源頭參與,落實制度保障。3年來,各級工會主動參與政府主導的就業工作協調機制,把促進職工就業、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作為重中之重。積極參與促進就業創業相關政策制定落實,深入開展去產能職工安置、新就業群體勞動經濟權益等調查研究,在參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去產能職工安置、處置“僵尸企業”等有關工作中,積極反映職工利益訴求,從源頭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聚焦技能培訓,推動穩定就業。3年來,各級工會按照國家提出的“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要求,發揮工會就業培訓陣地作用,主動對接社會資源,以全國工會技能培訓促進就業行動為抓手,為下崗轉崗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增強職工崗位適應能力,提高職工就業穩定性。

——搭建平台載體,積極促進就業。3年來,各級工會以全國工會就業創業服務月、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的春風行動和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為載體,協助黨委、政府為職工搭建就業平台。充分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服務中心)作用,為職工提供求職登記、職業介紹、政策咨詢等常態性就業服務。通過組織專場招聘、區域招聘會等活動,為重點就業群體提供精准性就業服務。搭建網站、微信、APP等多種形式的互聯網就業信息平台,為職工提供普惠性就業服務。繼續完善工會省際(城市)對口勞務協作和長效機制。

——扶持職工創業,創業帶動就業。3年來,各級工會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協助政府加大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和創業指導工作力度,協同銀行、保險公司等社會資源,為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職工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小額信貸創業扶持。為解決職工創業“資金難”問題,各地探索出了工會借款、銀行小額貸款、生產資料支持等模式,鼓勵扶持職工創新創業,積極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 (工益宣) 

河北省總工會

精准幫扶,全面推進創業就業扶持工作

近年來,河北省各級工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服務全省大局,落實全總部署要求,堅持以創業就業作為精准幫扶的有效方式,全面推進創業就業扶持工作,累計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實施扶持項目2200多個,扶持創業2500余人,帶動就業近萬人。

一、立足河北,精心謀劃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挂的人是困難群眾,多次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河北是鋼鐵、煤炭大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調結構任務重,涉及安置職工多。2015年,省政府與省總工會年度聯席會議對省總小額借款精准幫扶試點工作進行專題研究,予以充分肯定,要求省總工會牽頭,省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從2016年開始,省總工會在全省推進工會創業就業扶持專項行動,先后下發了實施方案、審批管理辦法等文件,做到有章可循,為開展工作夯實制度基礎。

二、突出精准,力求靶向施策。在扶持對象上,河北省各級工會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摸清在檔困難職工、去產能污染防治等行業企業下崗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及其符合條件的配偶、子女等群體的創業意願和能力,共同研究幫助他們自主創業的項目。在扶持方法上,主要採取3種方式:一是工會小額貸款貼息,由市級以下工會與銀行合作,為符合條件的創業項目辦理小額貸款,此類項目174個,佔總數的7.59%﹔二是無息借款,由工會以無息借款的方式作為項目啟動及周轉資金,每個項目一般為5萬元,3年以內到期歸還本金,此類項目1245個,佔總數的54.3%﹔三是生產資料等物資支持,對於所需資金額度較小、所需生產資料適於統一採購的簡易創業項目,由市級以下工會直接提供給受助者,此類項目874個,佔總數的38.12%。在扶持項目上,絕大多數都是投資少、見效快的“短平快”“小而美”項目,既有超市門店、飯館、小型加工修理、種植養殖等傳統行業,也有電商、微店等新業態項目。正定縣困難職工裴金英的“金都超市”扶持后營業面積從15平方米擴展到40多平方米,日均銷售額從100多元增加到1000多元。

三、爭取資源,確保扶持效果。一是省總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業就業扶持工作得到了河北省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與支持,既為黨政分憂出力,又改變了困難職工生活。二是省總將創業就業扶持工作列為全省工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十項措施”等重點來抓,各級工會抽調精干人員組成專門班子,列入年度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撬動銀行貸款等社會資金,既緩解了困難職工創業難題,也擴大了工會的社會影響。 

遼寧省總工會

踐行“雙服務”,推動就業工作創新發展

2018年,遼寧省總工會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服務振興發展服務職工群眾工作的實施意見》,得到省委高度重視和肯定,以省委辦公廳文件轉發各級黨委貫徹落實。根據《意見》提出的聚焦勞動就業等職工切身利益問題,省總工會制定了《全省工會促進就業服務三年工作方案》等10個配套文件,進一步明確就業工作目標,在服務對象、工作措施、資金來源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辦法。

一、確定重點服務對象。將全省化解過剩產能企業、環保督查關停破產企業、廠辦大集體企業、處置僵尸企業等四類企業中的離崗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困難職工和轉移勞動力等七個群體作為工會就業服務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各級工會已累計實名制安置就業2220人。

二、分類制定服務措施。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通過開展工會干部對接聯系就業、訂單培訓推動就業、購買社會服務公益崗位安排就業、扶持創業帶頭人吸納就業、利用網絡平台介紹就業等措施促進就業。具體做法有:一是優化就業培訓項目。做實做強月嫂、育嬰師、廚師、數控機床操作等傳統培訓品牌項目,同時探索開發了電子商務、工業機器人維修等新的培訓項目。二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各級工會先后開展工會就業創業服務月、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以及多個專場招聘會。2018年4月承辦全國工會“工創美好生活”東北三省聯合招聘行動啟動儀式,現場吸引招聘企業60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三是創新載體拓寬就業渠道。積極探索“互聯網+”工會就業服務建設,搭建了網站、微信、APP等多種形式的互聯網就業信息平台,將培訓就業工作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從8小時延長到全天候,實現了勞動者供給與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

三、加強重點群體失業監測。在開展勞動關系監測的基礎上,制定《全省工會勞動就業、收入分配和信訪維穩監測三年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大數據動態監測企業職工下崗失業、降薪欠薪、欠繳社會保險等影響職工隊伍穩定方面的情況,為工會促進就業服務提供基礎依據。

四、建立資金保障。省總工會設立了2000萬元促進就業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支持各級工會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為確保專項資金安全運行,省總制定了《全省工會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使用辦法》,並擬定詳細的《實名制培訓並安置就業職工驗收要件》。

山東省總工會

發揮創業引擎,打造“工友創業”品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山東省總工會著力打造“工友創業”工作品牌,在“創業帶動就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著眼大局,立足實際,完善工會創業服務體系。在總結過去十幾年持續推動“工友創業園”建設基礎上,著眼未來服務創業工作需求,按照縣級以上總工會有專人分工負責、職工服務中心配備專門人員和市級以上總工會面向專業服務機構聘請不少於10名專兼職創業服務導師的要求建立健全工會創業服務人才隊伍,為工會服務創業提供人才保証。持續推動職工服務中心就業創業窗口功能完善以及全省560家“工友創業園”、374家“工友創業實訓基地”強化“政策咨詢”“技能培訓”“資本對接”“市場推廣”等服務能力,打造工會服務創業一線平台陣地。持續加大源頭參與政策制定力度,細化工會創業優秀人物評選標准、以獎代補辦法,規范服務創業工作規劃、督導和評價制度,深入開展“工會就業創業服務月”“春風行動”“工友創業大賽”等活動,不斷完善工會服務創業工作機制。2018年,全省560家“工友創業園”共扶持5000多人次自主創業,帶動就業6.5萬人。

二是需求牽引,精准對接,創新工會創業服務方法。依托各級“工友創業園”打造一體化創業孵化器,根據創業者創業意願和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咨詢、教育實訓、項目推廣、技術援助等服務,幫助創業者突破初期創業障礙。積極為初創企業提供“創業訓練營”“創業大賽”等學習提升和展示交流平台,加大對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的表彰激勵、經驗推廣力度,推動職工創業項目深度融入脫貧攻堅等政府重點工作,協調多方資源,扶持創業者成功創業。及時組織勞模、工友創業園負責人、工友創業先進個人及其企業,以項目指導、技術服務、資金參股、貿易合作等方式,為創業者和初創企業提供一對一創業指導服務,推動創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高度重視,強力組織,提高工會創業服務實效。將服務職工創業列為省總工會重點工作,與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緊密結合起來,制定《進一步促進工友創業工作的意見》《工友創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計劃》,細化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賬,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各項工作落實提供堅強保障。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和社會力量支持,加強與企業、群團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協調各方資源,為工會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提供精准信息和智力支持,營造良好氛圍,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成效。 

河南省總工會

整合資源,以互聯網手段推進就業服務

近年來,河南省總工會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手段推進工會就業服務工作,多渠道整合資源,著力打造“三位一體”網絡平台,堅持做到“三個結合”,積極探索“兩比一校”等做法,拓展渠道、提高實效、做實內容,初步形成了具有河南工會特色的網上就業服務工作格局。

一、打造“三位一體”網絡平台,拓展就業服務渠道。充分運用“大智移雲”等科技手段,打造了河南職工服務平台、“豫工惠”APP和“豫工惠”微信服務號“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平台,實現了就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效率。

目前,河南職工服務平台瀏覽量達到350多萬人次,“豫工惠”APP注冊人數60萬人,“豫工惠”微信公眾號粉絲3萬多人。截至2019年1月底,平台注冊用工企業4.4萬家,累計發布招聘崗位200多萬個。三網融合、信息互通、數據共享的“網上工會就業服務平台”品牌初現。

二、堅持“三個結合”推進工作,提升就業服務實效。通過網上網下融合,堅持“三個結合”,不斷提升就業服務工作質量。一是網上就業工作與就業援助(服務)月活動相結合。僅2018年全省就業創業服務月活動期間,全省就匯集發布用工單位2.9萬家,提供崗位總數18.53萬個。二是網上就業工作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精心打造“技能培訓”“網上練兵”等欄目,引導職工參與網上練兵,提升技能水平。目前,網上練兵欄目已有工種108個,試題51萬道,參與網上練兵586萬余人次。三是網上就業服務與平台宣傳相結合。省總投入50多萬元,通過主流媒體刊載、制作宣傳片、印制宣傳品等形式,對網上就業服務進行宣傳,引導企業自主注冊、自主發布招聘信息,吸引就業需求人員使用平台求職。

三、探索“兩比一校”工作機制,做實就業服務內容。為了做實“企業搜人才、個人搜崗位”實現實時動態,針對“企業數據庫”和“技能人才庫”,採用“兩比一校”方式,提高就業服務時效,做實服務內容。根據新生代靈活就業群體、新業態從業人員的求職習慣,採取“技能人才庫”與社保數據庫比對、與資格証書數據庫比對的方法,讓求職與招聘更加精准。探索平台“企業數據庫”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數據校驗途徑,實現企業注冊信息真實性、合法性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的自動驗証,確保企業招聘行為合法、可靠、安全。突破目前企業信息校驗人工處理瓶頸,完成自動比對。通過“兩比一校”,讓河南職工服務平台具備大數據處理基礎條件,實現求職信息精准推送,企業招聘精准匹配。 

常州市總工會

創業帶動就業,為職工增收開辟新路徑

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總工會積極響應黨中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從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出發,大力實施“服務職工創新創業促進工程”,在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助黨委、政府扶持職工創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是開展“33113”創保貸追夢行動,破解融資難題。針對初創企業缺少資金的難題,常州市總工會制定了五年規劃,開展了“33113”創保貸追夢行動,即:工會設立3000萬元職工創新創業扶持基金,力爭撬動3億元以上創業發展社會資本,扶持職工創新創業1000人,支持企業發展1000家,帶動職工創業就業30000人。市總工會先后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光大銀行常州支行、紫金保險公司、江蘇再擔保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協議,採取基層工會組織推薦、保險(擔保)公司擔保、銀行降低利息放貸、工會購買保險的創新模式扶持職工創業項目,為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打通融資渠道、構建誠信體系。這一做法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和支持,已有4個轄市區黨委政府主動進行財政貼息支持,進一步降低了初創職工的融資成本。截至2019年1月25日,全市為初創企業發放貸款2267筆,累計貸款26879萬元,帶動和穩定職工就業超過2.8萬人。

二是開展“雙創”基地建設筑夢行動,破解場地難題。常州市總工會以“四有”標准,著力加強職工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即:有專門的職工創新創業場地,有專用的職工活動場所,有專業的職工對外服務窗口,有專、兼職工會服務人員。其中,創業場地由地方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由工會組織履行。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初創企業找不到場地的問題,而且把工會陣地建到了基地,將工會服務送到了職工身邊,受到了職工群眾的廣泛歡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5個職工創新創業基地,其中有15個授予“常州市職工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基地帶動職工就業超過3.3萬人。

三是開展搭建技術平台圓夢行動,破解技術難題。圍繞職工創業缺技術的難題,常州市總工會專門與江蘇大學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會實用技術轉化平台,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工作成果、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勞模技術人才、國內外知名高校教授和科研技術專家等匯聚到這一平台,為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共享技術資源。平台上線至今,吸引了常州225名勞模、工匠、技術能手和全國4萬余名專家入駐,與3365家企業提出的16520項生產技術形成對接,完成技術成果轉化1421項。 

綿陽市總工會

探索新模式,“職工創新創業中心”顯實效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總工會貫徹全總深化工會就業創業服務工作要求,建立以“職工創新創業中心”為主的雙創模式,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切實幫助企業創新創造、幫扶職工創新創業,取得較好成效。

健全創業體系,搭建工會服務平台。市總工會採取“政府主導、工會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為職工搭建服務平台。建立全市三級職工創新創業工作體系:市級建立“綿陽市職工創新創業中心”,縣區分設5家“創新創業分中心”,28家企業成立了“創新創業工作站”。市總工會年均投入40余萬元,採取補助入駐孵化企業工作經費、減免房租水電費等方式,支持雙創中心運營,並協調人社、工商、稅務等部門,現場免費為創業企業提供工商注冊、稅務代收、政策咨詢、法律服務等一站式“直通車”服務。

做實創業幫扶,鼓勵職工創新創業。制定《進一步做好職工創業工作的意見》,出台《綿陽市總工會扶持職工(農民工)創業小額無息借款實施辦法》,在培訓、資金、政策、平台等方面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群體精准服務。3年來,累計投入培訓資金600余萬元,舉辦118個就業創業培訓班,培訓6000余人次﹔提供創業貼息補助和創業資金補助647萬元,扶持1885名職工創業,帶動就業2.3萬余人。

拓展創業服務,按需提供創業指導。通過職工創客俱樂部、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等孵化載體,為職工提供創業孵化與指導。3年來,共組織523場創業項目推介、創業就業實訓等活動,服務創業人員3萬余人。截至2019年2月,孵化企業558家,帶動6000余人就業。聘請30余名上市公司、創投機構等專業創業導師,通過“一對一”方式,為創業企業“把脈”176次,解決運營管理、產品營銷、市場開拓等疑難問題600多個,幫助18家初創企業渡過難關,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西安市總工會

樹立就業品牌,打造特色家政服務平台

西安市總工會始終把發展家政服務作為服務職工、促進就業的有力抓手,聚焦去產能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家庭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積極打造工會特色家政服務平台,探索推動家政服務業標准化、職業化發展,有力促進了職工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用標准引領行業。西安市總工會結合工會直屬企事業多元化發展,成立了市總工會中順家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市總工會指導中順家政公司引入標准化理念,建立了高於國家、行業要求的企業標准化服務體系,創新引領西安市家政行業向規范化、標准化發展。作為陝西省內唯一的家政服務類質量守信A級企業,中順家政公司被國務院家服辦授予“全國千戶百強家政企業”稱號,榮獲西安市五一勞動獎狀。

用專業贏得市場。西安市各區縣總工會都建立了工會家政培訓服務機制,實現了“全市有影響、市總有實體、中順創品牌、區縣有特色”的工作格局。目前,西安90%的家政公司、月子中心都在使用中順家政培訓的學員,為眾多家庭解決了后顧之憂。為促進家政行業健康發展,更好履行維護家政員工勞動經濟權益的職能,2017年,市總建立了西安市、縣兩級家政行業工會聯合會,聯合會會員單位約300余家,會員約2600余人。

用創新推動發展。中順家政公司按照“工會領導,公益為基,市場領航,成效為先”的經營理念,打造現代家庭服務新模式。在市總工會支持下,中順家政公司先后與渭南、漢中等市總工會建立合作關系,赴鎮巴、富平等地進行困難群眾培訓、就業對接﹔為大連市總、靈寶市總等外省地市籌辦家政類培訓助力,與中國電信、華潤萬家等大型企業締結異業聯盟,擴大學員就業渠道。

(責編:田少星、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