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把脈民生訴求 關注職工話題

2019年03月15日08:32  來源:《工人日報》

北京的春天,風暖雲輕。

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裡,代表委員們把脈民生訴求,深切地體會到,政府工作報告裡的一組組民生數據,就是每個人肩頭的責任、奮斗的目標。如何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技能提升、崗位創新,到社保問題、勞動教育,從農民工子女上學難、托管難,到嬰幼兒照料、延遲退休、駕駛員安全……涉及廣泛,情真意切。讓我們來聽聽代表委員關注的職工話題。

莫榮委員

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重點群體就業,是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委員長期關注並致力推動解決的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強調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特別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要求,引起莫榮委員關注。“這既體現了國家對就業問題的重視,也表明促進就業、穩定就業是未來工作的重要發力點。”莫榮委員表示,隻有就業穩、收入增,老百姓有購買力,經濟才能實現良性運轉。

莫榮委員認為,當前在很多行業出現“有崗無人”現象,一方面由於通過教育、培訓的結構調整尚未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薪酬不高,但所在地區的生活成本卻不低,造成很多人望而卻步。

他建議,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優化結構,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工資水平,解決薪酬低導致的用工短缺問題。

“加大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勞動者素質是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方面。”莫榮強調,要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劉明忠委員

讓高技能人才真正享有自豪感

在3月11日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討論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明忠委員講起在德國一家工廠裡看到的情景:技工院校的學員們就在工廠車間的機器上忙活,他們的課堂就在這裡。據工作人員介紹,學員們經過一兩年的現場培訓課程后才能畢業,畢業后基本上就能直接上手投入工廠工作。

“不止在德國,我在日本看到的職業院校培養情況也是這樣。”劉明忠委員說,“我國的職業院校能否也參考這樣的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工人。”劉明忠委員認為,應該向建設一流職業院校的方向努力。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搞清楚我們真正需要多少職業院校,需要什麼樣的專業?

他同時提出,當前亟須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要設立不同層次的培訓,建立不同層級的評價體系。“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足夠的高技能人才支撐。沒有高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即使研發出再先進的東西,也不能把它變成產品。”

他強調,要鼓勵學技術,並打通技能人才上升的通道,需要在分配制度上進行引導,特別要注意在獎勵上下功夫。隻有這樣,才能讓高技能人才真正享有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楊杰代表

打造職工創新工作室

作為知名的工匠大師,安徽省淮北礦業集團公司煤電技師學院高級技師楊杰代表對職工創新工作室情有獨鐘。

在生產實踐中,楊杰代表發現,當前存在對職工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力度不夠,職工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建議加大宣傳一線職工的發明創造及獎勵兌現情況,營造鼓勵一線職工發明創新的良好氛圍,同時為更多高技能人才提供到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學習的機會,並形成長效機制。”

楊杰代表特別強調,把職工創新工作室打造成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平台。

“通過創新工作室,把高校、科研院所與生產現場技術需求動態‘連接’,有助於把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技術動態用於解決生產現場技術難題,同時,來自生產現場的技術難題也成為高校、科研院所攻關的靶向。”楊杰代表認為,如此一來,就能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動,實現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動態持續地轉化為先進生產力,打造企業創新發展新引擎,職工創新能力的加油站。

李守鎮委員

勞動教育應該有更多儀式感

“我們長期以來提倡‘以廠為家’,現在這樣的理念並未過時,要通過發揚職工主人翁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為企業發展、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原主任李守鎮委員當過工人、班組長、工段長,后來又做了20多年工會干部,打心裡欽佩勞動者的創造力量。

李守鎮委員認為,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勞動者獲得尊敬、感受幸福、充滿自豪,必須有實體化、具象化的載體。他建議,加強勞動教育,並讓勞動教育更有儀式感。

李守鎮委員認為,應在青少年學生中強化勞動教育的感召作用,通過在開學第一課、入團儀式、成人儀式、畢業典禮、校慶典禮等常規性儀式中增加和突出勞動元素,並邀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先進模范人物參加,引領青少年學生感悟勞動的魅力和意義,用勞動教育“立德樹人”。

“可視化”也是李守鎮委員談及最多的方式。比如,在工程工地上,設立可視化圍欄,讓社會大眾看到施工場景和工人勞動場面,展示勞動美﹔在重大工程相應位置設立紀念牆等,銘刻參建勞動者信息﹔為重大場館參建者發放紀念銘牌,作為優先進入或減免票費的憑証。

曾香桂代表

為退休后再就業女工設計社保通道

“有不少年齡在50歲左右的女性農民工有退休后繼續工作的意願,卻因為社保繳費難,導致存在職業風險。我建議在企業和女職工自願的情況下,讓她們繼續工作,繼續參加社會保險。”邁入履職的第7個年頭,廣東東莞市瑞豐物業服務公司工會主席曾香桂代表的形象從7年前一頭干練的短發,變成如今的長發披肩。

曾香桂代表坦言,形象改變了,履職也更成熟了。但不變的是作為一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她今年繼續帶著與農民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建議,參加全國兩會,為農民工發聲。

20年前,中專畢業的曾香桂從湖南農村來到東莞工作,當過餐廳服務員、企業文員,一路奮斗成為一家企業的工會主席。這樣的經歷,讓她更了解基層的情況。在走訪時,她發現,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50歲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還有勞動能力,想繼續工作。“在保育員、月嫂等工作崗位,有經驗的退休女工確實也受到用戶的青睞。”

但是,曾香桂代表也注意到,在用工時,企業往往因為她們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而無法幫其繳納社會保險,“一旦發生事故,面對高額費用,用人單位和女職工都是難以承受的。”

“能否在社保方面研究設計一個通道,讓退休后再就業女職工可以在工作中享受到勞動保障。”曾香桂代表建議。

李先蘭代表

讓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不再難

今年,廣州德愛康紡織內飾制品公司縫制科一系系長李先蘭代表繼續在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上發聲。

“如何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必須得到妥善解決。”去年她提出,要讓外來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這樣外來務工人員才會安心,對城市才會有歸屬感。”

近幾年,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學前教育和初中后的教育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問題正向學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兩端延伸,問題慢慢突出顯現。

今年全國兩會,李先蘭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和義務后教育保障的建議》。她表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就讀公辦學校的願望非常強烈。因此她建議,擴大隨遷子女教育政策覆蓋范圍,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平等入學。

“要把學前教育和義務后教育納入隨遷子女教育政策中,享受以居住証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就學政策,同時放寬積分入學政策,把更多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納入公辦學校的招生范圍。”她說,建議隻為了一個簡單的目標,“讓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不再難。”

俞光耀委員

鼓勵國企高級女專家延遲退休

“目前,許多女干部到55歲時身體狀況依然良好,業務能力成熟,工作經驗豐富,家庭負擔減輕,正步入人生第二個‘黃金期’,這時候就退休有些可惜。”今年全國兩會上,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公司董事長俞光耀委員帶來了一份關注國有企業高級職稱女專家延遲退休年齡的提案,建議賦予國企充分自主權,對具有高級職稱女干部退休年齡延遲到60周歲,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據了解,為充分發揮高級專家的作用,國家政策規定,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年滿60周歲退休。但這一政策僅在機關事業單位實施,國企還沒有參照執行。

“延遲退休年齡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大勢所趨,也是國際上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措施。”俞光耀委員認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取消男女退休年齡差別,有利於女性職業發展和才能發揮。從社會貢獻率和公平角度來看,延遲女干部退休年齡也可使社會、企業、個人投入與產出回報成正比。

對此,俞光耀委員建議,國企具有高級職稱的女干部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延遲退休年齡,按照“雙向選擇、個人自願”原則,給予女干部自主選擇權,充分尊重其個人意願,確保其自身權益。

胡春霞代表

管好“小餐桌”需立“好規矩”

這些年,西安德發長餃子館點菜師胡春霞代表經常跑前跑后忙調研,為農民工群體奔走、呼吁、代言。今年,她帶來了“加強對小孩托管機構監管”的建議。

胡春霞代表在調研中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夫妻面臨著自己工作繁忙無暇照顧上學子女、父母無法幫襯照顧的尷尬局面,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小餐桌”托管機構應運而生,但相應的衛生、教育、安全等多方面的監管卻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經營者租一套房、聘用幾個員工就能開一個托管班,絕大多數的托管班既未在工商局注冊登記,也未在教育部門備案,小孩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服務質量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類糾紛時有發生。”經過調查,胡春霞代表發現“小餐桌”這類托管機構在法律監管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還處於“真空”狀態,這讓她十分擔憂。

她建議,管好“小餐桌”需立“好規矩”。“教育、工商、食藥監、物價、公安等部門可以共同商議制定有關校外托管服務機構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適合的准入制度和嚴格的退出機制,明確服務的標准和經營者、消費者及監管者的責權,以適合的渠道將托管機構提供的服務納入統一的監管體系。”

“但‘堵不如疏’,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可以適度開放市場,吸引更多優質資源進入,以充分的市場競爭確保托管機構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她希望,未來“小餐桌”能服務更大的民生。

徐睿霞委員

0~3歲嬰幼兒照護不足令人擔憂

“1000多萬名產婦產假后需回歸工作崗位,然而目前0∼3歲嬰幼兒的照料看護不足成為制約產婦安心回歸工作崗位的關鍵因素。”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徐睿霞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要針對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現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

徐睿霞委員在調研中發現,0∼3歲嬰幼兒托管有著大量的社會需求,但行業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數量不足、質量堪憂、監管缺失等問題層出不窮,不敢托管、無處托管等現象時有發生。

“嬰幼兒照護事關孩子的健康,事關他們的母親能否安心回歸工作崗位。”徐睿霞委員建議,制定0∼3歲嬰幼兒托管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出台托管機構建設標准,明確主管部門,強化日常監管,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此外,還要制定鼓勵性政策,整合社會資源,推進社會力量參與托管機構建設,“確保嬰幼兒享有精心照護和科學早教”。

王曼利代表

保障駕駛員安全也是保障乘客安全

近年來,多地發生的“車鬧”案件引發社會討論。西安公交巴士運營公司工會主席王曼利代表對此也一直在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提交了《關於制定完善公交車駕駛區域安全防護隔離設施標准的建議》。

“如果公交車駕駛區域與乘客區之間能被有效地物理隔離,那麼乘客和駕駛員發生肢體沖突以及搶奪方向盤的幾率便會大幅降低。”王曼利代表說。

王曼利代表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在各大城市中運營的公交車,駕駛區域物理隔離設計缺乏安全防護功能,主要表現在高度和寬度不合適。“一旦遇到乘務糾紛,雙方很容易發生肢體沖突,甚至發生扭拽方向盤的行為,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她對此十分憂心。

“公交客運企業應該根據不同車型合理制定設施標准,提高實效性和防護性。保障駕駛員的安全也是保障乘客的安全。”從事乘務員、駕駛員工作20余年的王曼利代表說。

同時,王曼利代表呼吁,對於擾亂駕駛員安全行車的行為,廣大民眾應該站出來,及時制止,共同營造和諧安全的乘車環境。 (記者 鄭莉 陳曉燕 吳迪 曲欣悅 趙航)

(責編:邱王紫藤、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