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幫扶快遞

“以前住在工地,到晚上隻能蓋上被子睡覺。”為此,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工會推進“工地·家”計劃豐富工地生活

把工地變成溫暖的“家”

2019年04月01日08:58  來源:《工人日報》

3月13日晚,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新疆昌吉±1100千伏換流站項目部的職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推開食堂大門,陣陣香氣飄來,桌上擺放的是大廚們特意烹調的“海派口味新疆菜”,家鄉的味道讓職工們贊不絕口。

“年輕人也能在工地找到家的感覺。”昌吉項目總工程師黃昊說。

可是多年前,工地生活並非如此。

“送變電項目職工的工作性質就是經常離家在外,在各地建設電力工程。那時候,我們住的都是帳篷。吃的也是大缸子裝好的飯。”從事多年后勤工作的王寶慶對工地的變化深有感觸,“以前,住在工地,晚上沒有文娛活動,隻能蓋上被子睡覺。”

風餐露宿,四海為家,人們常常這樣形容送變電項目職工的生產生活狀態。但是,職工長期出差在外,加上硬件條件落后,很難在工地上找到家的感覺。

這一問題得到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黨委、工會的關注,並很快達成共識:職工休息好了、生活好了,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安全質量和管理水平。將工地打造成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讓工地成為職工的第二個家,是提升企業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工地·家”計劃開始實施。

一個人的家庭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娛,要想讓枯燥的工地變成溫暖的家,就要把家庭元素“鑲嵌”在工地生活裡。

新疆昌吉項目部的地理位置特殊,常年風沙彌漫,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除了常規的工作服外,項目部還為工作人員配置防塵絲巾、加絨帽子等勞防用品。

“我們繼電保護有很多試驗隻能在戶外進行,冬天室外寒風凜冽,穿上這些保暖裝備,身心都暖和多了。”昌吉項目部調試負責人孫巍巍說道。

以前,職工在工地吃飯,都是廚師做什麼大家吃什麼,可供選擇的菜品種類很少﹔如今,項目部開設工地食堂,大廚會詢問大家的飲食愛好,既能夠讓職工品嘗到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又能夠讓職工吃到家鄉菜。

在山東環網項目部工地食堂牆上,還挂著一張特殊的表格,上面記錄了項目部所有人員的生日,每到有職工過生日時,廚師們便會為他准備一個生日蛋糕。到晚餐時,大家會一起為他唱生日歌。

職工雖然離家有千裡之遠,但家的氛圍在項目部隨處可見。

在進行衣食住行娛建設的同時,工程公司還發揮自身黨建優勢,提出“黨支部建在項目上”,將“工地·家”融入黨建工作。

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兩項特高壓工程均在工地現場成立臨時黨支部,通過黨建的領航來推進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工作。

在各黨支部的組織下,昌吉、山東黨支部分別開展“共產黨員服務隊”“如何當一名好黨員”等主題活動,以黨員為主體,帶領身邊的施工人員推進項目部現場的“工地·家”建設,確保“工地·家”與時俱進、落在實處。(記者 錢培堅 通訊員 虞逸塵)

(責編:邱王紫藤、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