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

她給航空發動機“大腦”裝焊電路——

“夢想和現實隔著一萬個焊點”

2019年04月17日13:43  來源:新華日報

3月15日,省總工會召開女職工創業創新事跡報告會,表彰我省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榮譽的女職工個人和團體。會上,29歲的無錫姑娘、“全國五一巾幗獎章”獲得者李玲講述了她和焊接的“愛恨痴纏”的故事。

李玲是無錫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控制系統研究所的裝焊工人,她喜歡用人體比喻自己的工作:“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控制系統是航空發動機的大腦”。而她是給這高精尖的“大腦”裝焊電路。

2008年,李玲從技校畢業,在一家不知名的工廠工作,那時她並沒想過自己會跟航空發動機結下不解之緣,“當時並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路,隻知道還年輕,多學一點東西總是好的。於是我邊做學徒邊自修大專課程,這也成了后來進動控所的敲門磚”。

剛進研究所時,李玲被分配到航空發動機控制器的生產線,“排列密集的電路板和焊點讓我有點手心冒汗”,跟之前她從事的工作相比,這個崗位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李玲回憶說,當時師傅向她灌輸“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事,隻要堅持做一萬小時,或者重復一萬次,就可以干好。“隻要能干好,我願意練習一萬次,哪怕兩萬次!”

李玲負責做最基礎的AOI焊點檢查,每天都要檢查成百上千個圓珠筆尖大小的焊點,“銀色的金屬光澤很漂亮,但是眼睛盯久了,難免會酸脹流淚。有沒有辦法提升檢查效率,讓眼睛舒服點?”

當時李玲沒有編程基礎,也不太懂測量儀器的原理。同事們給了她很大幫助,耐心地回答她的各種問題。從弄懂自動光學測試儀的工作原理、設備的驗証要求,到為各個模塊編寫獨立AOI檢查程序,李玲重新設計的方案經過驗証,使該產品AOI焊點檢查時間縮短64小時,生產效率提升17%。年輕的李玲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她后來進修江南大學計算機本科專業,獲得二級技師証。

設計方案的成功增強了李玲的自信心。她所在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是國內首個通過NADCAP認証的航空軍工電子企業。“所裡推進NADCAP體系認証,對焊接的工藝要求越來越高。同事們先后在IPC國際焊接大賽中嶄露頭角,師傅拿到華東賽區的亞軍。”環境給李玲帶來壓力更帶來動力:“IPC國際工匠操作教學片代替電視劇佔滿我的手機內存,我的興趣也從逛街購物轉移到提升焊接技藝上。”

為練習國際先進的“七步法”,李玲每天重復無數次,“隻記得那段時間,每天都練到手臂發麻,直到抬不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李玲拿到“IPC”華東賽區冠軍,后來她又代表賽區與全球其他賽區的冠軍比拼,滿分673分,她得了669分,拿到全球總亞軍。

2016年,某型項目因技術研究需要,要利用“BGA植球”技術反復拆裝,難度相當於針線一次性在紐扣孔裡反復穿插400次以上,不能出現一次失誤。李玲主動“請纓”,接下這項任務。然而生產不同於比賽,差一分也是不及格,每次失敗都會影響整個團隊進度。

“壓力變成焦慮,我走路想、睡覺也想。一天回到家很晚了,實在苦悶得不行,我拿起久違的十字繡,想放鬆下心情,結果一失神,不小心扎到自己,指尖血珠直冒,痛得我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然而,正是這次意外給李玲技術上帶來靈感,“血珠從針扎的小孔涌出,植球是不是也有一個特定的角度?把好這個角度,是不是能提高穩定性?”第二天,她一大早就到工位上去驗証調整。“這一靈感讓我的焊接愈發平穩,終於解決BGA植球難題,為團隊贏得時間。”

李玲常跟同事開玩笑說,她的夢想和現實之間,隔了“一萬個焊點”。(記者 吉強 實習生 雙爽)

(責編:倪運運、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