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職工文化

扎根施工一線20余年,從未發生質量安全責任事故

他代表130萬農民工走上演講台

2019年05月16日09:02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廣東省工業系統大灣區建設工程勞動競賽啟動儀式在珠海舉行,廣東省工業工會聯系40余家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項目384個,農民工共計130余萬人。這是全國總工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的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的重點項目。

在啟動儀式上,有一位農民工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來自中建八局華南公司的王利民師傅,他代表廣東工業系統參加大灣區建設工程的130萬農民工發言。他號召工友們:筑夢大灣區,建功新時代!他的演講給了大灣區圓夢以無限的信心,極大鼓舞了廣大參建職工農民工為大灣區建設工程建功立業的熱情和斗志。

原本大家以為王利民一定是榮譽等身,但何曾想,在記者採訪后才發現這樣的“真相”——王師傅雖然技術過硬,單位非常信任,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獲得任何榮譽,只是一位普通的一線工人。

這位目前沒有獲得榮譽稱號的農民工是如何獲得廣東整個工業系統干部職工和廣大農民工的尊重和肯定的呢?

“有技術才能掙到錢”

王利民於1971年5月出生在湖北省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能早點替父母分擔家庭重擔,王利民18歲就出來工作了。1991年他入職廣東北方基礎建筑有限公司,起初他並沒有接觸電焊這一技術,而是挖土方、扛水泥、搗砂漿、推斗車。與工友交流后王師傅發現,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每月才得四五十元工錢,而技術工卻能掙到七八十元。這讓王利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技術才能掙到錢。那時工地缺少專業的電焊工,“很多老鄉大字不識幾個,對復雜精細的電焊技術並不明白,所以很多人都不願從事這行。”王利民卻下定決心:無論多艱苦也要把這項技術學到手!

於是他白天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學習電焊技術,晚上挑燈夜戰反復練習白天所學,同時不忘多學習理論知識,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年后,他熟練掌握了電焊技術並考取了技能証書。

雖然掌握了這項專業技術,但他並不滿足。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狠勁,他跟著不同工種的師傅學習,怕忘記,他隨身都會帶著一個小本,把師傅教的東西現場記下來,回頭再慢慢琢磨消化。就這樣堅持了10年,寫了滿滿9本。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到2003年時,他已全面掌握了混凝土、模板、鋼筋、架子等多個工種的基本知識和操作規范,專業技能日漸成熟,成為了施工現場能獨當一面的專業工。

“敢打硬仗”的主力施工隊組長

在建筑業打拼了10年之后,憑著一手過硬的技術活,王利民從一個普通的建筑工人到專業性一流的建筑電焊工,再到如今電焊工班組的帶班人,管理著幾十人的專業勞務隊伍,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打拼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2016年,廣東北方基礎建筑有限公司正與中建八局華南公司合作,面對萬達文化旅游城這個大項目,公司決定派他前往現場管理所有的電焊班組。當時文化旅游城這個項目工期緊,任務繁重。為了加快基坑支護階段的施工,現場幾乎天天24小時打工程樁,免不了要焊接鋼筋籠。加之該項目工程體量龐大,地勢復雜,工程樁深度較一般房建項目要深很多。為了保証施工質量,杜絕工程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保証現場沒有三四類樁且一類樁數量達到98%,王利民帶領所有電焊工嚴格把關焊接質量,並親自跟每一個焊工講解焊接鋼筋籠工程中的注意事項。他一天超過18個小時蹲守現場,嚴格執行每一道焊接工序。無數個深夜,總能在鋼筋加工場看到他的身影。因為在萬達文化旅游城項目中的出色表現,王利民帶領的班組成為了公司“作風過硬、敢打硬仗”的主力施工隊。之后公司的許多重點、難點項目都放心地交給他。

手藝傳授給沒錢上學的窮鄉親

在外打拼這麼多年,王利民時刻不忘家鄉父老,回報社會。面對村裡的幾家特困戶,王利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2005年,王利民為了幫助這幾個困難家庭,親自將幾家中因沒錢上學而一直務農的幾個年輕小伙子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他們砌磚、抹灰以及電焊等多項技能,幾年下來,他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照顧家庭,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蓋起了新房。這些年王利民從家鄉帶出的剩余勞動力有30多人,幫助許多家庭過上了好日子。責任如山,他帶著大伙兒成為施工現場奮斗一線的最美勞動者。

“要像自己家蓋房子一樣用心做好工程。無論你從事施工的哪一個環節、哪一個工種,所要承擔的責任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確保工程質量,保証施工安全。”這是他在施工現場和農民工朋友常說的話,而他也正是秉承這一理念,並將其貫徹在日常施工中,更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建筑工人。

二十幾年如一日地扎根施工一線,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管理的工地,從未發生過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王利民以實際行動証明:農民工通過努力同樣能創造不平凡的人生,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從而贏得社會廣泛的尊重! (記者 葉小鐘 通訊員 徐道琴 姚瑞哲)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