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內蒙古

展示創新水平,講述創新故事

內蒙古743項職工創新成果網上集中亮相

目前已形成形式多樣的創新工作室群類,發揮勞模工匠品牌效應,激勵職工創新創造

2019年05月20日09:04  來源:《工人日報》

5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職工創新成果展網上展館開館。來自自治區各行各業的743項職工創新成果亮相網上展廳,生動地展現出自治區職工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大膽創新的精神風貌,也集中反映了職工較高的技術創新水平。

展館運用虛擬現實和3D建模技術,採取多媒體互動疊加圖文、音視頻等形式,360度VR全景展示近年來自治區職工創新工作取得的成果。展館包括序廳、12個盟市工會展廳、6大產業工會展廳和成果交流廳四大部分。其中有展廳20個、職工創新工作室84個、創新成果743項。其中,743項職工創新成果,涵蓋信息技術、裝備制造、基礎建設、現代生活、高新科技、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其中創新成果全部來自一線職工。

“這些創新成果背后飽含的汗水和艱辛,我們一線職工是最清楚的。”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焊軌段職工黃平說。

完成創新成果近200項,其中8項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焊軌段郭晉龍創新工作室取得的驕人成績。而“0.4秒之爭”,是郭晉龍諸多研發故事中最著名的一段。

當初郭晉龍和工友經過不斷攻關成功研發出失速0.5秒報警裝置,大大降低鋼軌焊接時因失速過度加熱造成的燒化報廢風險。在令人欣喜的時刻,郭晉龍卻提出新目標:“必須做到失速0.1秒就報警。”為此,他整天守在淬火生產線旁,仔細觀察鋼軌淬火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反反復復研討、改進,為了這0.4秒靈敏度的提升,郭晉龍和工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於,他們成功了。

“一項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發明、小創新,卻可以為企業創造數量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個小小的技術攻關,可以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重大難題。”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經濟部負責人介紹,平均每年自治區實現職工技術革新項目和發明創造2萬項左右,職工提合理化建議5萬余件,推廣先進操作法1500項以上。

目前,自治區已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新工作室群類,既有集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管理創新於一體的綜合型工作室,也有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室﹔在骨干人才的選拔上,既有知名勞模、北疆工匠、首席技師,也有管理能手、服務標兵等。一個人才、技術、成果集群化發展的格局正日漸清晰。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吳團英說,以創新工作室為帶動,發揮勞模、大師的品牌效應和聚合效應,激勵職工創新創造。深入推進立足崗位全員創新、依托班組團隊創新、職工創新工作室引領創新“三位一體”的職工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記者李玉波)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