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

陝西漢陰縣總工會為貧困村找到穩定的脫貧路,村民不出家門就能掙工資,還帶動了藤編產業發展——

技能培訓在村裡火了

2019年06月04日10:19  來源:《工人日報》

5月,一個晴日,陝西省漢陰縣澗池鎮仁河村,66歲的謝開秀正在客廳裡編藤椅,屋子的一邊和隔壁房間,放著編好的藤椅和待編的椅架。

作為第87個家庭車間的工人,今年3月,謝開秀靠著藤編手藝拿到了1008元工資,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掙到工資。鄰居李相芝見了十分羨慕,也報名參加了藤編培訓,4月,李相芝領到了200元工資,現在每天也能編3把藤椅了。

在仁河村及周邊鄉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裡掙上了工資。

漢陰縣總工會在扶貧中通過支持社區工廠、發展家庭車間,為村民找到了在家就能掙錢的脫貧路子,不僅村民不出家門就能實現向工人、工會會員的身份轉變,還帶動了藤編產業發展。

庫房裡發現在家掙錢的路子

仁河村地處河川地帶,北靠秦嶺,南依鳳凰山,森林茂密、植被豐富,當地村民素有從山裡採青藤編織藤器家用或售賣的傳統。多年前,附近還曾有一個村辦藤編廠。

“現在沒有勞動力進山採青藤了,而且藤編的東西也沒有塑料編的好看、耐用。”一位老人道出了藤編衰落的原因。

2017年,漢陰縣總工會開始包聯仁河村的脫貧攻堅,走訪調研中,工會干部發現了藤發五金制品公司。“這個小廠藏在居民區后邊的庫房裡,當時管理不太規范、小而散亂,但是有一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產品銷路還不錯。”漢陰縣總工會主席李長國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為什麼不擴大生產呢?原來,廠長趙德軍是位外鎮青年,起初創業做藤椅,2012年,改做新式塑藤產品后,把廠子搬來了仁河村1800平方米的空置庫房裡。“平時與村民不怎麼打交道,好多村民甚至不知道有我們這個廠,招熟練工很難。”

“發現這個廠子后,我們有了新思路。”漢陰縣總工會駐村第一書記成歡介紹說,藤編特別適合留守婦女和老人,在家裡就能編織,也不耽誤干家務、照顧小孩。

工會干部把想法和趙德軍一商量,雙方一拍即合。趙德軍表示,技術上問題不大,用新式仿生塑藤在焊接好的鋼骨架上編織,遠比用傳統青藤在竹骨架上編織更容易,雖然編織方法、樣式比過去復雜,但通過培訓就可以解決。

就這樣,工廠無需擴建廠房就能擴大生產,村民們也找到了在家掙錢的路子。

村裡搞起勞動競賽促增收

說干就干。更新電路、分區管理,使生產井然有序﹔平整地面,打掃衛生,讓廠房煥然一新﹔工會干部還幫助趙德軍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並上牆公布。

漢陰縣總工會與趙德軍分工合作行動起來。

縣總的工會干部一邊籌備培訓班,一邊入戶動員留守婦女、老人報名培訓﹔藤發五金公司一方面到廣東尋找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前來授課,一方面准備材料、聯系銷路,做好擴產准備。

2018年5月15日,首場農民工集中入會暨藤編社區工廠培訓開班儀式在仁河村舉行。因為宣傳動員充分,有50多人參加了培訓。

“工會出錢找場地,給學員每天提供一頓午餐,還對前3名的優秀學員每人獎勵300元。”成歡介紹說,15天的培訓讓學員們掌握了基本的編織技能。

截至2019年5月,漢陰縣總在仁河村及周邊村累計組織手工編織技能培訓10場,培訓學員300人次。

記者走進藤發五金公司,看到宣傳欄上有一張“勞動競賽促增收”的表格,上面是去年第四季度勞動競賽的部分成績,34位競賽者中,第一名月編藤椅231件,收入2687元﹔其中,29人收入超千元。

成歡介紹說,工會組織了“比產量、比質量、比出勤、評先進”的勞動競賽,還開展了一場技能競賽,對成績優秀的員工進行表彰獎勵,大大激發了他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

扶貧扶起一個產業

仁河村黨支部書記楊榮明說:“2017年,全村有貧困戶177戶572人,經過縣總工會兩年多的幫扶,現在隻剩下貧困戶29戶39人,其中,有26戶貧困戶是依靠藤編社區工廠穩定脫貧的,有些家庭還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隨著家庭車間力量的不斷壯大,藤發五金公司的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品開始從普通家具向高端家具、工藝家具方向發展,銷路也由安康、漢中向西安、成都等大城市拓展,年銷售額超400萬元。帶動仁河村及周邊8個村的村民務工200余戶,其中,挂牌“家庭車間”98戶,帶動貧困戶78戶,村民戶均增收1萬余元。

安康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郭達彥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這是工會扶貧扶持起來的產業,漢陰縣總通過支持社區工廠、發展家庭車間的方式,為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找到了一條零投入、零風險、在家就能掙工資的精准、穩定脫貧的路子。”

“目前的生產規模,廠房已經不夠用,村鎮的公路沒法滿足大貨車運輸需要,隻能用小貨車先運到大路上,再裝大車,導致成本增加﹔而且當地家庭車間已趨飽和,工廠有大單也不敢接。”工會干部和廠長趙德軍一起研究了目前廠子的發展瓶頸。

工會扶持藤編產業發展的建議引起了重視,漢陰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由縣總工會主席、脫貧辦副總指揮李長國牽頭,在澗池鎮移民搬遷點附近建設手工編織產業園。據了解,首期工程佔地50畝,將建成1500平方米的展廳、4000平方米的車間,集加工、展示、銷售、培訓多功能於一體,預計6月底建成入駐。

“產業園將以漢陰藤發五金公司為主,同時引進竹編、草編,使漢陰編織形成規模,讓搬遷移民搬得出、住得下,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李長國說。(記者 毛濃曦)

(責編:邱王紫藤、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