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培訓就業

把技能培訓作為員工最大福利,把技能競賽辦成符合生產需要、適應企業發展的品牌

咱們工人有技術才更有力量

2019年07月08日10:02  來源:《工人日報》

5分鐘時間,20多米的高度,用吊卡端一碗1000毫升的水,以碗裡剩水量定成績。在這個考驗操作精准度和穩定性的項目上,米博超的表現遙遙領先。

今年5月,在川慶鑽探公司第五屆鑽井專業技術比賽中,米博超榮獲社會化員工“技術標兵”第一名。身披綬帶站在領獎台上的他看起來有些瘦小,但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今年33歲的米博超已獲得石油鑽井工和隨鑽測量工兩個高級工頭銜。談及這次比賽的感想,他說:“這是歷練,更是成長。”

從井場走向賽場

這次比賽,米博超與118名朝氣蓬勃的鑽井工人同台競技。這些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選手,在設備控制、井口操作、軌跡控制、精准定位、泥漿配方等方面各有絕技。

他們從天山腳下、黃土高原、大漠戈壁、嘉陵江畔的鑽井現場走上賽場,是服務長慶油田、西南油氣田、塔裡木油田等西部能源建設的技術精英。這次比賽結束后,選拔24名優秀選手迎戰全國石油石化行業2019年職業技能競賽。

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本科專業的米博超,現在是50569鑽井隊副隊長,自從踏上火熱的長慶油田鑽井一線,一介書生變得能文能武。7年來轉換多崗,始終與鑽井打交道,多次結緣“優秀”,成長為技術標兵。

在“金牌老師”、高級鑽井工程師周芳看來,米博超這次參賽時的表現,“還不能體現他平時理論水平和技術實力的最佳狀態”。

對“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和成績,都會“頗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周芳,也是中國石油井控教師崗位技能大賽的金牌得主,如今擔任培訓中心的井控培訓師,可謂“桃李滿油田”。

培訓中心設在陝西禮泉縣一座石油鑽井老基地裡,設施完備,師資力量強。2007年至今,周芳平均每年負責井控培訓達上千人次,一批批鑽井工人從井場來到“課堂”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又從課堂返回井場發揮專業技能人才作用。今夏,培養了無數鑽井技能人才的老基地又有了新使命——成為鑽井技術大練兵的賽場。

藍領工人成產業領軍人物

賽場上,一條紅底白字的橫幅十分醒目——“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這“48字”,為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技能大賽既是員工競技的擂台,也是成長成才的平台,由此點亮了許多技能人才的專家夢想。

一米米鑽井進尺、一次次技術提速,米博超收獲著自信和榮耀。他本人是優秀團員,所帶班組是公司“質量信得過班組”,實踐成果《蘇南氣井提速模式》《大位移定向井“兩趟鑽”技術深究》分別榮獲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優秀技術論文二等獎。

“這些從工人崗位上走出來的技能專家,絕大多數都在歷屆技能大賽中獲得過名次和獎項,之后又靠勤學、苦練、實干,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從當年鑽井一線“女漢子”到技能大賽參賽者、教練員、裁判員,周芳感觸很深。

為推進“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川慶鑽探公司搭建培訓、競技和成長平台,實現鑽井工人從體能型向技能型快速轉變。他們密集開展技術大培訓、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活動,將藍領工人的職業生涯與技能晉升、薪酬分配相結合,形成培訓體系完善、考核制度科學、激勵措施健全的格局,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鑽探尖兵,成為能源開發上游“鑽頭不到、油氣不冒”的開路先鋒。

“我們要充分調動和激發全員參與熱情,真正把技能培訓作為員工最大福利,把技能競賽辦成符合生產需要、適應企業發展的品牌,努力培養選拔更多優秀技能人才。”川慶公司黨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鑽井平台邁上創新大舞台

矮小的身材,一點也沒影響李纓躋身中國石油技能專家行列,成為鑽機氣路控制的“技術大拿”。14年間,他從場地工到鑽台大班,鑽井隊各崗位都干過。

“早些年鑽井隊真苦喲!冬季寒冷,鑽台上沒有避風御寒的司控房,鑽工們腰纏暖水管進行起下鑽,干得很起勁﹔清理岩屑,大家一鍬一鍬地鏟放在架子車上,再拉出井場。”李纓說,今非昔比,單隻鑽頭可以完成“一趟鑽”,這些都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勤學肯鑽的工人們在破解技術難題、減輕體力勞動、推動鑽井提效中功不可沒。中國石油技能專家王亞紅刻苦鑽研十多年,用價值1元錢的自制錐形密封墊環,替換原廠設計的O型橡膠密封圈,成功破解進口鑽井柴油機的設計缺陷和“爆燃”故障,讓國外生產的鑽井“心臟”在國內保持正常跳動。

中國石油技能專家王亞紅、國家技能專家冉鵬等一大批“技術大拿”是川慶鑽探公司高技能人才隊伍的領軍人物,公司專門為他們成立創新工作室,依托國家、中國石油等重大專項和科研平台,著力突破“三高” “三低”油氣田鑽井關鍵技術,為建設我國天然氣重要生產基地貢獻技術力量。

據了解,“王亞紅技能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致力推動設備電動化、智能化,已獲得國家專利5項,編寫技術標准1項。自主開發的泥漿泵雙金屬缸套內膽分離技術,綜合效率提升5倍,能耗下降6倍,提質率達150%。

工人技能水平提升使川慶鑽探公司有能力、有信心承擔更深、更長、更難開發的井型和儲層,以推進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代替更多的人工作業,滿足了油氣田大井叢、多井型、多層系、工廠化等鑽探需求。

“不僅僅是在長慶、西南、塔裡木等油氣田顯現出鑽井技術優勢,在青海油田甚至海外的土庫曼斯坦國家氣田,多數鑽探公司無法完成的超深風險鑽井,我們的隊伍照樣可以成功完鑽!”川慶鑽探公司工程技術處副處長王勇自信滿滿地說。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