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依托產業優勢實施科技賦能,讓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個經濟開發區的“二次創業”之路

記者 陳華 通訊員 李長龍

2019年08月07日09:06  來源:《工人日報》

在合肥市經開區,酷熱天氣下,工人的工作熱情依然不減。東方IC 供圖

火熱的8月,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淮汽車生產車間內一片忙碌。在流水線的末端,江淮大眾首款新能源車型思皓E20正在組裝調試中。也就在這個8月,思皓E20將正式對外銷售。

與其相隔不遠處是另一款新能源汽車江淮蔚來汽車生產基地,這裡有著全球首條全鋁車身自動化生產工廠。

另一家國內封裝測試行業的龍頭企業通富微電子則已具備4層堆疊量產能,今年內還將建成一條世界先進的包含10多種12寸國產裝備的液晶驅動芯片封裝測試生產線。一條涵蓋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短短兩三年時間內,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孕育而出。”合肥經開區招商局局長吳文利介紹說,依托產業優勢實施科技賦能,讓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經開區提出打造“新芯之都”的計劃正在變成現實。

從黃金期到嚴峻期:

壓力和陣痛交織疊加

20多年來,合肥經開區一直是安徽省對外開放的排頭兵,更是合肥市工業發展的主引擎,尤其是基於安徽省提出的工業強省及合肥市提出的工業立市戰略,制造業發展與產業升級在“十二五”末迎來了爆發期,合肥經開區也成為安徽省首個2000億元產值的開發區。

進入“十三五”,隨著國家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制造業發展為基礎的合肥經開區,由於龐大的工業體量,使得穩存量、保增長的壓力劇增,面臨著雙重挑戰。

不僅如此,當時的合肥經開區還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發展質量不高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足的問題。

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偉認為,這些問題相互疊加、錯綜復雜,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如不及時有效解決應對,經濟發展必將出現滑坡。

記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合肥經開區更像是一個“加工廠”,很多制造業項目附加值不高,產值、稅收“兩頭在外”,高新技術企業、中小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難有作為,創新平台、眾創空間寥寥無幾,並面臨著發展空間上受限的問題。

“還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思想沒有轉變,做大項目、搞大工業,對科技創新認知不足。”楊偉說,“為此,從2016年開始,我們提出了全面‘二次創業’,就是要構建改革開放新高地,在創新提升中尋求突破。”

從慣性思維到創新思維:

一張藍圖干到底

轉變觀念再出發,“二次創業”如何干?

“規劃先行,這是經開區的傳統,必須做好頂層設計,要把四梁八柱立起來。”楊偉說。

合肥經開區開始從頂層設計入手,以系統化思維,全面布局:以產業為核心,排定“十三五”總目標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系統構建“10755” (十大產業、七大創新平台、五大開放平台、五個專項工作)工作體系,細化方案並考核到人。

合肥經開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峰介紹說,有了這樣一個體系,真正解決了要干什麼、誰來干的問題,從全區層面到各工作推進組,再到各部門,都在圍繞各自“中心軸”,有層次、有次序的循環。

“有了‘二次創業’的總設計、總體系,為我們指明了朝著‘發展什麼樣的經開區’‘如何發展更好的經開區’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在楊偉看來,“二次創業”再出發,將要解決的是園區以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體現的是新的發展理念下對經開區新格局、新模式的探索。

那麼,如何提升創新驅動力呢?合肥經開區認為,不能拋開產業優勢談創新、搞科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由此及彼的問題。為此,他們提出“科技+產業”的產業創新戰略,讓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園區一方面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之關聯產業,加速家電、汽車、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迭代升級。另一方面與清華、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實現良性互動,推進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等“七大創新平台”產業化,著力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60萬輛)基地、高端芯片基地、公共安全產業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筆電研發制造基地、全球首個口服胰島素膠囊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依托七大創新平台,該區還實施科技中小企業“四個倍增”(數量、規模、效益、創新能力)計劃,運用創新券、科技貸、高企貸等金融手段,設立基金大廈,構建科技企業成長生態體系。

數據顯示,目前,合肥經開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超過60%,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72.2%,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2.8%,授權量年均增長42%。今年上半年,該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3%,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的貢獻率達到87.8%,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制造中心”到“新芯之都”:

新興產業塑造核心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為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合肥經開區自2016年起實施“創轉升”(創新轉型升級)行動,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制度,對佔地工業企業實施綜合績效考評和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率先向轉型升級的“深水區”挺進。

一退一進之間,園區實現了效率和動力變革。

合肥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孫余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創轉升”行動帶來的效應十分明顯。2018年全區佔地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主營業務收入、畝均利潤分別較上年增長了16%、39.5%、23%。

記者在天麥生物制藥公司了解到,在合肥經開區歷經13年的孵化、研發,公司已形成了7大產品、28品規的全系列胰島素針劑產品鏈,不久前還建成了全球首條口服胰島素生產線。

合肥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露說,該區主動參與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合作,目前落戶該區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5家,超過全省的1/5﹔日資企業39家,是中西部日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合肥經開區GDP、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經濟穩中有進,特別是“進”的蓄勢加速。剛剛過去的上半年,該區14項主要經濟指標大多數超過預期,GDP保持兩位數高位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達到16.2%,多項指標顯示產業演進和動能轉換明顯向中高端邁進。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