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陝西

走進陝西華陰市工人文化宮,職工們會發現兩番驚喜:一流的硬件設施煥然一新﹔特色工會文化“七字訣 ”詩意十足——

服務“打包”搬進工人文化宮

毛濃曦

2019年09月03日08:07  來源:《工人日報》

秋意漸濃,華山腳下的陝西省華陰市,一派蔥蘢。

華陰市總工會的干部們心中成就感堪比進入收獲季節的當地農民。

位於鬧市區太華路中段,佔地12.54畝,總投資1500萬元,建筑面積達2200平方米——今年3月,整修一新的華陰市工人文化宮在全市職工面前“亮相”。

從繁華一時到經歷衰退,再到失而復得,對於華陰市的工會人來說,重新出發的工人文化宮就像一片“茂盛的庄稼”,他們有空都會去“庄稼地”裡轉轉。

職工俱樂部“復活”了

華陰,關中平原上的一個小縣城,因為有聞名天下的西岳華山而廣為人知。

上世紀80年代,在廟前街選址,華陰市建成了自己的職工俱樂部。雖然佔地隻有4.7畝,也曾是全市最熱鬧的所在。排隊購票、檢票入場,坐在長長的木條排椅上,吃著冰棍、嗑著瓜子看電影,成了那個時代華陰人最美好的記憶。

至今,市總工會的張海榮還記得職工俱樂部曾經的繁華:“從一排門面房進去,院子中間的電影院是俱樂部中心,一排排木條椅對著戲台,不放電影時撤去熒幕,戲台不是在唱戲就是開大會,十分熱鬧。”

但2000年之后,華陰的職工俱樂部開始轉衰,以至於出現了年久失修、衰敗荒涼的景象。2001年,俱樂部被劃歸某政府部門,華陰進入了長達9年的工人文化宮空白時期。

是陝西省總工會和華陰市總工會的努力,讓工人文化宮失而復得。

2016年2月,陝西省總工會、發改委、財政廳、文化廳發出《關於加強全省地方工人文化宮陣地建設的通知》,陝西各級工會開啟了復興工人文化宮的新時代。

也正是這一年年底,夏養茹調任華陰市總工會主席。“我拿著文件去找領導,匯報老文化宮的情況,領導聽完匯報很重視,覺得閑置的影劇院作工人文化宮最合適不過。”夏養茹回憶道。

2017年3月28日,市總工會、政府辦、文廣局、國資局、影劇院參加的市長辦公會在市政府召開,決定將影劇院改造為工人文化宮,資產劃轉市總工會。

盤點登記資產,辦理移交手續,裝修改造立項,爭取上級工會資金支持……各項工作齊頭並進。當年3月,文化宮裝修改造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

2019年3月,煥然一新的文化宮整體移交市總。“改造工程由政府通過招投標完成,對工會是‘交鑰匙工程’。”夏養茹說。

至此,一個設施嶄新、位置更佳、面積更大的工人文化宮“復活”了。

新的華陰市工人文化宮,位於太華路中段,單位性質被確定為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在渭南市尚屬首家。

工會文化詩意“七字訣”

2019年6月29日,華陰市首屆職工歌詠大賽在工人文化宮舉行。作為文化宮啟用后的首場大型職工文化活動,人們在縱情歌唱的同時,也懷著興奮、好奇的心情打量自己的文化宮。

“這麼好的硬件、節目,放在省城也不會落后哦。”之后好幾天,華陰市總的干部們從各個渠道收獲到對文化宮、對活動的點贊。

而此時,夏養茹開始了新的思考:“文化宮能不能擁有特色文化?讓人們一看就明白,這是職工文化,而且是華陰職工的文化。”

最初的思路是去外地取經,然而省內外了解一遍后,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糾結了幾個月,覺得還是要找自己的‘土專家’,挖掘華陰本土文化,梳理有本地特色的職工文化。”

於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市總請來原市史志辦主任、市文聯主席關寧,與工會干部一起座談、討論,互相啟發,集思廣益。

如今,走進華陰市工人文化宮,人們會有兩番驚喜:第一番當然是直觀的硬件設施﹔而進一步了解,便不能不為文化宮裡的文化點贊了。

“華陰市總工會將華陰深厚的文化底蘊同工會工作緊密結合,提煉出‘朝引根比劍花情’七字華陰特色工會文化理念。”解說員這樣開始了講解。

解說員進一步解釋7個字的內涵:“朝”就是“朝山謁水”所象征的“心系職工,無怨無悔”的精神追求﹔“引”就是“吹簫引鳳”所引申的“黨工共建,融合推進”的工作體制﹔“根”就是 “華夏之根”所蘊含的“以人為本,解困脫困”的幫扶宗旨﹔“比”就是“擂台比武”所承載的“追求卓越,開拓創新”的行業素質﹔“劍”就是“華山論劍”所展示的“正義之劍,維權協商”的維權機制﹔“花”就是“如花盛開”所顯現的“文化活動,繁花似錦”的創新活力﹔“情”就是“人間真情”所呈現的“情真意切,愛心無限”的愛心工程。

步入二樓的文化長廊,映入眼帘的是20個燈光宣傳欄。這些宣傳欄圍繞著“七字訣”,生動展示了華陰的工會工作、職工文化。

服務“打包”搬進文化宮

傳統的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功能往往隻限於“學校”“樂園”,新投用的華陰市工人文化宮對此進行了拓展。

“華陰市工人文化宮為職工提供了一個集文化、娛樂、培訓、幫扶、救助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台,除了工人文化宮,我們加挂了三個牌子——華陰市職工服務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凡是需要場地服務、需要直接面對職工群眾的工會工作都盡可能地放到文化宮裡,因為公共場所比工會機關更方便出入。”夏養茹說。

記者實地走訪了一遍。走進一樓大廳,映入眼帘的是職工之家4個大字。右手邊,一溜工作台的后面,4位工會干部正隨時准備為職工群眾服務,這裡集中了工會服務職工的全部窗口內容。

通往二樓的樓梯間被打造得光彩奪目:全省職工攝影大賽的78幅優秀作品,精心裝幀后在此展示。拾階而上,一幅幅光與色彩的裝飾畫,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樓,文化長廊兩邊,依次分布著職工書屋、培訓室、練功房、書畫室,還有棋牌室、放映室和勞模風採展示室。在勞模風採展示室的四面牆上,圖文並茂地展示了華陰市各級勞動模范和西岳工匠的形象。

“文化宮的主體是大劇場,適合文藝演出、大型會議、電影放映等﹔附屬的兩層建筑,提供工會的窗口服務、室內文化娛樂等活動,同時對小型、中型規模的會議、培訓、室內活動等提供場所,隻要不需要住宿、餐飲的,都可以免費使用。”夏養茹告訴記者:“文化宮建起來了,如何讓它轉起來、用起來、熱鬧起來,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