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勇擔基本職責的職工“娘家人”

——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的中國工會(上)

鄭莉

2019年09月26日08:27  來源:《工人日報》

2018年10月,金秋北京,全國億萬職工見証了中國工會歷史上一個“高光時刻”——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具有93年光榮歷史的中國工會掀開新的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同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工會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抓住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把群眾觀念牢牢根植於心中,哪裡的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裡的工會就要站出來說話。這次重要講話,讓廣大職工群眾強烈感受到來自黨中央的巨大關懷和溫暖。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在大會上獲得通過,將工會基本職責豐富拓展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並提出“以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為己任”,再一次昭示了中國工會的初心和使命。

從解放初期“圖謀工人福利為宗旨”,到上世紀90年代明確“工會服務於黨的中心任務的主要手段是維護”,到新世紀提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再到新時代確定維權服務基本職責……始終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聚焦國家發展任務的中國工會,把群眾觀念牢牢根植於心中,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陪伴新中國走過70年光輝歲月的中國工會,此時也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會組織:1949年至2019年,會員從300萬人到3億人,基層組織從10萬個到280萬個!

工會力量: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旗幟

時至今日,浙江省義烏市總工會的工會干部依然會一臉自豪地提起14年前那場高規格會議——2005年,全國總工會在義烏召開了全國工會維權機制建設經驗交流會,推廣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這是全總首次在一個縣級市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代表省委到會指導。

工會維權的“義烏模式”得到了黨中央的關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黨政、工會干部,30多個國家的200余名國際工會友人、工運專家前往探訪交流。

“義烏模式”到底魅力何在?

上世紀90年代末的義烏工會面臨著民營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小商品市場持續快速繁榮,外來務工人員大量涌入,勞資糾紛高發……

對此,義烏市總工會開始探索社會化維權工作,在全國率先成立工會維權專職機構——義烏市職工法律維權協會(后更名為義烏市總工會職工法律維權中心),吸收基層工會為團體會員,職工為自然會員﹔業務上接受公、檢、法、司的指導。同時,與當地司法、勞動、工商聯等部門單位成立協調機制和調解組織,整合資源,形成社會化維權格局。

“義烏模式”的背后,是中國工會對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深沉思考與積極探索。

針對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中國工會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和提出了“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樹立了“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工會維權觀。

在這一過程中,一項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工會大行動,為工會維權工作寫下有力注腳。

2006年,針對農民工權益狀況,全總在全社會叫響“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口號,要求各級工會採取有力措施,從組織入會、送溫暖、追討欠薪、維護健康生命安全、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理性合法維權等六個方面,扎實深入做好維護農民工權益工作。

隨后,全國掀起工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熱潮:與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活動﹔推動惡意欠薪入刑﹔聯合開展“農民工平安返鄉”工作﹔啟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實施服務農民工法治宣傳行動﹔推進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雙提升”工作﹔在國際金融危機時,還開展了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技能培訓促就業行動,等等。

如今,農民工工作早已成為工會工作的“年度重點”,為農民工撐起了權益保護傘。

為職工撐腰說話的工會舉措,如同年輪,生生不息——《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在全國開展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兩個普遍”,推廣和總結顧村經驗、成都等地維權聯動機制、長春和陽泉等地“雙措並舉、二次覆蓋”經驗、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傳化經驗”等,這些努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充分實現廣大職工切身利益。

一樁樁“小事”做好,贏得的是職工發自內心的信賴。據統計,全國工會農民工會員總數已達1.4億,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日漸增強。

工會行動:服務職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2012年新春伊始,工會干部們走進人民大會堂,以座談的方式共同紀念全國工會送溫暖活動開展20周年、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設10周年。會上,14家先進集體和12位先進個人分別被授予“全國工會幫扶工作標兵單位”“全國工會幫扶工作標兵”榮譽稱號。

送溫暖和幫扶工作被譽為“做好新時期職工群眾工作的一個創舉”。僅中國工會十六大到十七大的5年間,全國工會就籌集送溫暖資金202.2億元,走訪慰問企業103.41萬家、職工家庭4152.9萬戶﹔建立3544個工會困難職工幫扶(職工服務)中心,籌集幫扶資金200.22億元,3620.27萬人次職工受益。

中國工會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在職工中開展了互助互濟活動。發展至今,工會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活動貫穿全年,隨時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

服務職工是工會永恆的課題。在做好特殊群體幫扶的同時,如何為更多職工提供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服務,成為各級工會工作的方向。

2012年,一次聲勢浩大的工會走訪調研行動拉開帷幕——全總在全國啟動了“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

工會干部們走出辦公室、組成工作組,來到基層一線和職工身邊,傾聽心聲、了解困難、解決問題。一年裡,各級工會成立了5.2萬個工作組,組織工會干部103萬人次,深入40.1萬家企業,走訪慰問91.4萬戶困難職工和勞模家庭,與757.9萬名一線職工、企業經營者交流,並發放救助金8.6億元,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群眾心坎上。

要為職工提供“接地氣”的服務,不能僅靠一兩次活動,更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方法,形成常態。

2014年底召開的全總十六屆三次執委會議,明確提出把職工群眾願望作為“晴雨表”,按照職工“生物鐘”開展工作,為職工群眾提供普惠制服務。

自此,“普惠”“常態”“精准”成為工會服務職工關鍵詞。

——北京、上海等地工會聯合金融機構為會員打造專屬服務卡,搭載眾多服務項目。包括免費保險、優惠服務、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調解、技能培訓、困難救助、就業指導等,內容可達數百項。這張小小的卡片,還擁有一項重要作用:持卡會員不分城鄉地域、社保身份、收入高低,均可平等享受工會提供的無差別服務,實現了普惠性,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裡”。

——工會幫扶中心與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協同機制,政策幫扶、制度保障和社會資源服務相結合,打造成普惠服務職工的樞紐型平台。

——充分發揮工會資產服務職工效能,近5年來,全國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工人體育場館有2.22億人次參加活動﹔工人療休養院接待職工和勞模1835.36萬人次。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各級工會,在日積月累中筑起竭誠服務職工的一個個金字招牌,釋放著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

工會創新:打造維權服務“升級版”

201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位於北京長安街旁的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營業部,郵遞員、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成為“座上賓”。全總為這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勞動者港灣”挂牌,使之成為全國首個挂牌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共建品牌。與此同時,相關行業協會發出倡議,號召金融業向社會開放共享服務資源。

“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越來越多的戶外勞動者可以隨時隨地找到遮風避雨的服務站點。自2016年起,在全總大力倡導下,各級工會已建起2.22萬個站點,累計投入資金3億多元,服務戶外勞動者群體334.47萬人,有效改善了戶外勞動者的勞動條件。

就在此后一年,全總再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服務職工工作思路:“四個一”,即一片心(一片愛心)、一疊卡(工會服務卡)、一張網(工會網上工作平台)、一個家(職工之家)。

這一工作思路將以往積累的經驗進行了整合和提煉,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更便捷地為職工提供服務。

翻閱工會工作成績簿,類似的創意層出不窮,從無到有,從探索到成熟,在職工身邊留下一個個令人矚目的“暖心工程”。

比如,曾經引起企業管理者“擔憂”的集體協商,已經成為平衡勞動關系雙方利益的重要途徑。截至2018年,全國簽訂集體合同159.3萬份,覆蓋企業402.1萬家、職工1.9億人,世界500強在華企業也全部開展了集體協商。

比如,“安康杯”競賽活動開展20年,從最初的幾千家企業,發展到如今參賽企業達62.5萬家,參賽職工1.2億人次。

還有各級工會為解決職工、農民工子女假期無處去問題,建起的“假期托管班”“農民工子女夏令營”﹔啟動於2008年的全國工會職工書屋建設工作,建成1萬家全國職工書屋示范點,帶動各地建成10余萬家書屋,並開通電子職工書屋﹔與交通運輸等部門為長途奔波的貨車司機建起“司機之家”,滿足司機們“喝口熱水、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覺”的需求,目前已有76家司機之家被驗收合格。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廣大勞動者的需求向安全、尊重、自我發展等更高層次轉變﹔經濟下行壓力下、去產能過程中如何更好保護職工權益、協調勞動關系﹔怎樣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做到及時研判勞動關系新動向、新特征,實現維權與維穩相統一……解答新課題,沒有捷徑,需要承擔維權服務基本職責的“娘家人”情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甘於平凡的作風,更需要勤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工作姿態。

與共和國同成長,與新時代齊奮進。繼承光榮傳統的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團結動員億萬職工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努力奔跑,書寫未來!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