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你睡了,他忙了﹔手糙了,路淨了﹔有愛了,心暖了

關愛環衛工,要“掃除”的還很多

工資待遇較低、勞動強度過大、社保繳納不足、職業安全隱患突出

劉旭

2019年10月22日10:38  來源:《工人日報》

山東青島,清理滸苔的環衛工。本報記者 王偉偉 攝

春節期間堅守在北京西站工作崗位上的環衛工。 本報記者 王偉偉 攝

1987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在全國率先設立“環衛工人節”,此后,全國有多個省份和城市均把每年的10月26日設立為“環衛工人節”,以致敬“城市美容師”。

每天清晨,當我們還沉睡在夢鄉之中,他們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隻為把清潔交給天亮后的城市。較低的收入水平、艱苦的工作環境以及幾乎全年無休的工作時間,堅守在環衛一線的“橙衣俠”們,在守護一座城市“顏值”的同時,也為勞動精神和職業精神做了最有說服力的詮釋。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各地的試點開展,他們的工作也將面臨全新挑戰。

今天,越來越多的環衛工休息室出現在城市的街道和樓宇,越來越多的環衛工獲評勞動模范。我們對於環衛工人的觀念,已經在悄然改變﹔不過,面對他們,需要我們改變的還有更多。

——編者

10月16日,凌晨4時,東北的深秋分外寒冷,沈陽市鐵西區保工南街上張秀蓮開始了一天的清掃工作。清運垃圾、打掃街道衛生,兩個小時后,太陽升起,街道整潔如新,張秀蓮距離今天第一次正式休息還有1個多小時。

58歲的張秀蓮老家在黑龍江農村,她在38歲時來沈陽當起了環衛工,現在是沈陽市鐵西區的一名合同工。她也是遼寧8.16萬名一線環衛工之一,承擔著千萬條城鎮道路清掃、保潔作業和居民生活區垃圾清運等工作。

近年來,改善像張秀蓮這樣的環衛工的工作環境和保障待遇,正受到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越來越多的關注。

工作環境有所改善,但仍很艱苦

10月16日9時,記者見到張秀蓮時,她正在巡街。當天沈陽空氣質量良,來往車輛排放著尾氣,帶起揚塵。干了20年的張秀蓮說,“干這活兒確實辛苦”,自己在農村長大,不怕活多活累,就是會怕黑,怕空無一人的街道。她的丈夫起早貪黑地陪著她,一陪就是多年。

遼寧的環衛工,最辛苦的莫過於掃雪。掃雪掃到凌晨2點再回家睡覺是常有的事。戴著口罩,哈氣升騰到睫毛上結冰,干一會兒出汗后背濕透冰冰涼。回家和衣沒睡多久又要起床上班,很冷、很累。

用夾子夾起街道上的食品包裝袋,張秀蓮喘口氣停下來說:“最近這幾年好多了,不用拎著掃帚一塊一塊地掃街。環衛所還發放了棉大衣、反光馬甲、防霧霾口罩等勞動保護用品,機械化清掃率也逐年提升,作業條件好多了。”

不過,每天回家吃過晚飯后,張秀蓮累得隻想躺著休息。多年戶外工作的經歷使得張秀蓮聽力下降、神經衰弱、睡眠不好,長時間憋尿也影響了她的腎功能。每到冬天,手就裂口子,還得過凍瘡。到了夏天,長時間日光照射下眼睛酸脹、腫痛。

正因為辛苦,許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入環衛行業。2017年,遼寧省總工會開展了環衛工人權益保障狀況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遼寧14個市一線環衛工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個別市平均年齡達到58歲。甚至存在超齡工人,最大的76歲。同時,一線環衛工人中高中以下學歷佔80%,個別地區達到95%以上。“像我這樣,沒啥特殊技能,自身素質有限,隻能從事重體力或簡單勞動。”張秀蓮說著話嘆了口氣。

即便是這樣一份辛苦的工作,60歲剛退休的高遠衡卻偷抹好幾次眼淚。高遠衡是大連市中山區的一名環衛工,老家在內蒙古赤峰農村,在崗月工資1980元,他和老伴在城郊,和弟弟一家租了一個兩居室,月租800元。“主要是舍不得這份穩定的收入,每個月的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沒拖欠過工資。單位還給我交意外傷害保險,我身體挺好的,還想再干幾年,可惜到‘點’退休了。”

高遠衡告訴記者,近幾年,社會對環衛工的關愛越來越多。2014年8月,大連市中山區總工會在全區建起了52個“職工家園”。幾乎每天中午,高遠衡都會帶著飯盒去熱飯,再倒口熱水喝。自己也被納入了工會困難職工檔案,春節時工會還會給他送去溫暖。

工資低、勞動強度大等問題亟待解決

盡管環衛工的作業環境有所改善,受到工會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愛,但工資待遇較低、勞動強度過大、社會保險繳納不足、職業安全問題突出等問題仍然存在。

像張秀蓮這樣的合同工(含公益崗位)、臨時工在遼寧一線環衛工中佔90%以上,他們來自農民工、下崗職工等低收入人群及企業退休職工。

“沒編制意味著低收入。”據統計,遼寧一線環衛工人的工資水平為1200元~1800 元,這與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持平或略高一些。個別市縣甚至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比如,遼寧省一四線城市的公益性崗位合同環衛工人的月工資僅為739元。53歲的張永峰工作7年,工資隻有1500元。

工資低招不來人,致使遼寧環衛工勞動強度過高。

據介紹,《全國城鎮市容環境衛生統一勞動定額》規定,一級道路每人每天清掃面積為3250平方米。由於遼寧省機械化清掃率偏低,人均日工作量在4500~1.1萬平方米,工作時長在7~9個小時。個別縣區工作時長達12個小時。尤其在冬季除雪期,連續奮戰數十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兒。

2010年,單位想為當時51歲的高遠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按照《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當時我離退休不到15年,沒法繳納。”而高遠衡的工友陳福春是臨時工,戶籍在農村,已參加新農合保險,也沒辦法繳納。高遠衡告訴記者,還有一部分環衛工考慮實際收入過低自願放棄了參加社保。

亟待解決的還有社會尊重不夠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日常作業中,環衛工不但受到歧視,甚至挨罵、挨打等現象也時有發生,極大地挫傷了環衛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積極性。部分市民不愛惜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亂丟亂倒垃圾現象隨處可見,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

據調查,近幾年,遼寧省環衛工意外事故達1000余起。隨著機動車數量激增更是增大了道路作業的難度,加上部分環衛工人年齡大、反應慢等原因,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走好關愛“最后一公裡”

關愛環衛工的社會各界人士很多,可走好關愛和保障的“最后一公裡”卻不是一蹴而就的。

近年來,遼寧各級工會投入近千萬元,建成獨立的環衛工人休息室和“愛心驛站”,解決環衛工在用餐、如廁、休息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設立環衛工閱覽室、圖書館和文化廣場,豐富環衛工人工休和業余時間的文化生活﹔籌措資金為環衛工人進行健康體檢,部分市區還組織環衛工人進行療休養或旅游。

2018年,遼寧省總工會更是持續關愛一線環衛工人,開展了“十個一”活動。即,指導環衛工人與單位簽訂一份規范的勞動合同,推動企業與環衛工人簽一份規范的集體合同,開展一次監督檢查、一次普法宣傳、一次心理咨詢活動,開展春送一次體檢、夏送一次清涼、秋送一次助學、冬送一次溫暖活動,以及建設一批“愛心驛站”活動。

遼寧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工作人員表示,改變環衛工工資待遇較低、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還需社會多方共同努力。遼寧省總工會聯合相關部門加強環衛企業貫徹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遼寧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糾正,落實環衛工人的勞動經濟權益。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向社會呼吁,深化環衛管理體制改革。運用市場機制,按市場運作方式進行經營管理,建立環衛企業市場准入制度、保証金制度和退出機制,依法規范參與購買服務企業和單位行為,推動企業依法執行勞動用工政策,依法建立勞動合同制度,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依法保障環衛工人權益。

(部分受訪對象為化名)

(責編:程宏毅、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