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老建筑:最好的保護就是再利用

2019年11月13日08:27  來源:《工人日報》

游客在老廠房裡參觀藝術展。葉玉庭/攝

編者按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和年鑒,要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然而由於年代久遠、功能變更、疏於管理等原因,不少老建筑面貌破敗、基礎設施落后,與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格格不入。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難題。近日,本報記者在各地調查採訪,科學規劃,將老建筑重新利用起來,在利用中保護,不僅可以為城市留住“根”,還能創造出經濟效益。期待關於這些做法的報道,能為老建筑保護提供借鑒。

工業遺存“長出”家電故事館

本報記者 陳華

選擇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開園的合柴·1972文創園確實討到了一個很好的“彩頭”。游人如織的場面從黃金周一直延續到11月份。雖然工作日期間游客有所減少,但每逢雙休日,園區周邊的停車場還是出現“一位難求”的現象。

曾經的合肥監獄,也是曾經的合肥柴油機廠,更早之前還是一個叫肥西窯廠的地方,是新中國成立后安徽省組建的第一批監獄。去年5月,合肥監獄從原址遷出后,合肥市包河區政府即考慮用文創的途徑對城市工業遺存進行更新改造,實現工業景觀的再生,為城市增添場所感和歷史感。

如今的合柴·1972廠房依舊,圍牆高聳,崗樓、穹頂、車間、大煙囪一如昨日。不僅保留了合肥柴油機廠的原有肌理和早年獨有的工業記憶,而且融入了諸多文化創意產品,更增添了一份現代與歷史交融的時空跨度。

斑駁的牆邊,一幅保存比較完整的車間展板清晰地記錄著這座“特殊工廠”的歷史痕跡。一塊塊像被禮品一般包裝的磚頭整齊地陳列著,既是在講述這塊土地較合肥監獄更為久遠的歷史,也仿佛在向每一名來這裡的游客講述著這座城市長大的歷程。

合肥曾誕生了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動洗衣機、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在首期改造工程中,合柴·1972文創園依托園區的老建筑、舊廠房打造了一組具有合肥特色和帶有合肥特殊歷史記憶的“合肥家電故事館”。

“合肥家電故事館”分設老家電故事館、智能家電展示館、未來家居體驗館以及創意家電集市等區域。一條20世紀80年代的合肥無線電廠流水線還原了當年的工業流水線生產過程。拾級而上的台階被藝術化地涂上了20世紀80年代測試電視信號的標志性畫面。

一排由百台老式熒光屏組成的電視牆播放著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影視作品。憑票排隊購買家電的場景,家電維修鋪裡存放的雙卡錄音機和台式電風扇,迪斯科舞廳裡特有的聲音和光線,無不在訴說著那一段並未走遠的過去。

從老家電故事館到智能家電展示館和未來家居體驗館,仿佛一下子進行了歷史穿越。智能家電展示館匯集家電行業頂尖品牌,引領家電行業先鋒潮流。未來家居體驗館展示的是合肥家電之都的創新風採。創意家電集市展示各類家電、家居產品,將最新奇、最高端、最前沿的科技體驗匯聚一堂。除此之外,館內還充分利用空間條件,建立與市民的互動空間,通過VR、AR等虛擬技術,打造多元文化藝術體驗。

“每一扇門都通向過去,每一扇窗都洞見未來。”園區海報上的標語反映了游客的心聲。與國慶節期間相比,現在雖然少了很多黃金周期間的節日氛圍,但是這裡仍然是合肥市民們的最新網紅打卡地。

合肥市包河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坐落於該區這一工業遺存的改造,是在講好人文歷史故事和保護、修復工業遺存的同時在創新中利用,在利用中讓工業印記與城市記憶從沉寂中悅動而鮮活。

老廠房變身時尚酒店

本報記者 鄒倜然

杭州老汽車東站對面,艮山西路102號,曾經很有名氣的西泠冰箱老廠房就矗立在這裡。在經歷了多年的沉寂后,這隻“鋼鐵巨獸”搖身一變成了時尚酒店。走入其中,隨處能觸摸到老廠房陳舊的脈搏——粗糙的水泥牆面,做舊的房門。與此同時,在柱體、牆靠、走廊、玻璃間,巧妙地插入了時尚的設計造型。

西泠冰箱老廠房的華麗轉身不是個例。多年來,杭州秉持著“最好的保護就是再利用”這一理念,讓許多老廠房重新煥發出生機。

沿著大運河逆流而走,這裡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依托水運交通的便利,紡織廠、絲綢廠、機械廠、造船廠等各類廠房在運河邊拔地而起,典型的有浙江航道建造工程處船舶修理處、杭州鋼鐵廠、大河造船廠、杭州土特產倉庫、杭州紅雷絲織廠、國家廠絲儲備倉庫等。

而如今,位於拱墅區麗水路的國家廠絲儲備倉庫,變成了運河契弗利酒店。在一片青磚黛瓦的簇擁下,酒店獨特的開放式設計,把人文景觀和運河的自然景色融合起來,靜謐而優雅。

紅雷絲織廠老廠房、土特產倉庫、杭州第一棉紡廠等舊工業遺存則變成了中國刀剪劍、扇和傘博物館等組成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博物館群落以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輝煌的工藝美術文明為依托,從杭州工藝美術的發展歷史、豐富多彩的工美種類、巧奪天工的工美作品等高度濃縮“手工業之都”的精粹,集展示、收藏、研究、培訓、交流功能為一體。

民宿辦進“老洋行”

本報記者 叢民

日前,位於山東省城濟南市緯六路27號的濟南商埠區“老洋行”,變身民宿亮相開業,吸引了不少老濟南人的注意。這座始建於1919年的百年建筑經過整修煥然一新,兩層加閣樓包含了十幾間客房。其中位於閣樓的一間面積最大,有近60平方米,臥室、洗手間都十分寬敞,套房內木質坡形的天花板裝潢十分典雅別致。老洋行也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孤本”。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歷史建筑,濟南市於近日首次啟動對歷史建筑的挂牌保護,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歷下、市中、槐蔭等10個區縣首批24處歷史建筑授牌,標志著歷史建筑從此有了“身份”,建筑保護也有了“護身符”。

去年,濟南市公布第一次歷史建筑普查名單,366處歷史建筑被劃歸在列。“我們通過借鑒國內外建筑遺產評估方法,結合濟南實際,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歷史建筑價值評估體系。”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此次建筑所挂的“銘牌”便成了歷史建筑的“身份証”,銘牌右下方設置有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關注“名城濟南”公眾號,便可以查找到此建筑相關資料,通過銘牌去了解每個歷史建筑的故事。

(責編:程宏毅、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