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東城社工:筑起社區疫情防控的“鐵壁銅牆”

鄭娜娜 李瀅

2020年03月11日15: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工會新聞

3500余名東城社工,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們以堅守詮釋責任與擔當,以奉獻彰顯忠誠與忘我,以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

他們是防疫戰線上的“逆行者”,是社區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門人”。

他們用腳丈量,用筆記錄,構筑起了強大的基層防線。

戰疫“同心圓”,防控“夫妻檔”

“您好!麻煩您出示一下出入証!”

“好嘞,特別感謝您的配合!”

一大早,崇外街道都市馨園社工李彥博就准時站在社區門口值班,對居民微笑相迎,耐心解釋。而李彥博的妻子,國瑞城中區社工徐碩菲此刻也同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分別負責同一個街道不同社區居民的聯系、排查、值班等工作。

“從春節到現在,我們倆人基本都沒休息過。”徐碩菲的臉頰被口罩包裹著,露出來的部位被寒風吹得泛紅,“很多同事都跟我們一樣,一直堅守在一線。”

夫妻二人雖然在同一街道,但是白天基本見不到面,晚上回家都在10點以后。

“工作雖然累點,但想到有我們的堅守防控,能降低疫情蔓延就覺得很有意義!”徐碩菲看了看手機屏保上孩子照片,輕輕得說:“就是覺得有點愧對老人和孩子!”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東城區不少街道社區都有像李彥博、徐碩菲夫妻一樣的“雙一線家庭”仍然堅守在崗位上,上演著戰“疫”一線的動人故事。

送菜倒垃圾,社區裡有群“跑腿俠”

“社區搭台,菜站唱戲。青年跑腿,居民受益。”

在體育館路街道四塊玉社區有這樣一群由社工、在職黨員、志願者組成的“跑腿俠”。在疫情期間,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菜、送生活物品的上門服務。

疫情發生后,居民“宅”家,購買新鮮蔬菜成了難題。上門摸排,聽到居民的抱怨,四塊玉社區書記張婧放在了心上。

“居民都說需要解決這個買菜的問題,我們就問大家,說如果組建一個微信群,定向為大家買菜,大家願意不願意。”張婧告訴記者,建群當晚,同意在群裡定向買菜的居民,就有90多戶。“看!現在群裡都有152戶!”

群建起來了,菜站也對接好了,又有了新問題。這麼多戶居民需要菜,靠菜站老板一人肯定是送不過來的。

“我就在我們的社工群、在職黨員群,青年志願者群發起倡議,說我們需要志願者,然后就有人來報名,我們就組建起來了。”張婧說,最開始“跑腿小分隊”裡的“跑腿俠”隻有5位社工,“現在規模擴大了,有20人了。”“居民在微信群裡提前一天發送需求。我們提前預定,菜站按需進貨不浪費。菜到了以后,‘跑腿俠’們幫忙送到樓門或者小區門口。

現在的“跑腿小分隊”不但隊伍擴大了,服務的內容也擴充了。隨著返京回京人員的增多,居家隔離人員也增加了。“每次送菜,我們身上都要帶個噴壺。把菜送到,順便把垃圾密封好,用噴壺裡的消毒水消殺后帶走。”“跑腿小分隊”的首席“跑腿俠”陳思微說道。“我們這些‘跑腿俠’大部分都是兼職的,除了跑腿送菜送物,我們還擔著社工核查摸排等工作。大家都是每天安排好輪值,隻要想到為了能早日戰勝疫情,再累也有了動力!”

日行2萬步,織就“疫情防控網”

李丹是一名“80后”社工,從除夕到現在,她的微信步數每天都是1萬+,多的時候超過2萬,時常佔領運動封面。

“每天一早,我都會早早趕到社區,查看工作進度並一一在本子上做好記錄。什麼時間做什麼、都需要與誰溝通、哪些地方需要消殺……一天的時間,就這樣被排得滿滿當當。”李丹告訴記者,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每名社工都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對轄區居民進行逐戶排查與防疫知識宣傳,包括逐戶張貼公告、返京人員登記、體溫檢測,還要聯系物業對小區公共空間進行定期消殺等。“我所管片的區域老舊樓房與平房混雜,包括1條胡同、2個居民院的4棟居民樓,共300余戶家庭。每戶排查的話,需要花上整整3天時間。”

跑細了腿兒,磨破了嘴兒,敲腫了手兒……樣樣件件,都要靠親身上陣,不少還需要“水磨功夫”。

“您家最近有外來人員返京嗎?最近家裡人身體沒有異常情況吧?”這樣的問句,一天要重復上百次。李丹告訴記者,“從早到晚,我繞著‘包干’的樓門院落一遍遍行走,最多一天爬了60多層樓梯,填寫和發放近百份表格和宣傳資料。”

轄區內一些重點區域,則需要在做好基礎工作之余給予格外的關注。花園胡同8號院是無物業管理小區,因為是單位宿舍,李丹通過多方聯系找到了對應的單位商定消殺問題,確定好后心才終於踏實下來。

“疫情當前,必須抓緊一切時間准確掌握社區情況。”李丹說,她最開始用了3天的時間完成了管片居民首輪排查,期間還安排了兩次夜查。

除了核查工作,最近一段時間,李丹又多了一項新任務——為獨居老人買菜送菜。住在花園胡同8號院的岳阿姨已經87歲高齡,除了排查期間多次登門,每隔兩三天,她還會單獨詢問一下老人的情況,看是否需要幫助。聽老人說家裡沒有蔬菜了,就送去白菜、胡蘿卜、白蘿卜、黃瓜、柿子椒。老人家愛吃面條,李丹跑了好幾個地方,才終於買到並送上門去。

李丹告訴記者,從2014年來到花園社區工作至今,她已經和許多居民成為了老熟人、忘年交。面對疫情期間居民偶爾出現的不安情緒,她這張熟面孔就好似“穩定劑”,既安撫居民情緒,又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

星火成光,他們是3500余名東城社工的縮影與代表。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構筑起社區疫情防控的“鐵壁銅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他們凜然不懼,執著堅守﹔面對責任,他們舍己為人,毅然前行。

他們是懷中稚子的父母﹔是白發雙親眼中的嬌兒﹔是家裡“頂梁柱”的丈夫﹔他們是撐起“半邊天”的妻子……而此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東城社工。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艾雯、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