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部分工人不能按時返廠,全自動生產線加速上馬

一些企業復產機器人比農民工先到崗

專家表示,農民工需提升技能適應新變化,各方應合力建立培訓網

劉旭

2020年03月20日08:34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疫情之下,部分工人不能按時返崗,倒逼一些企業上馬全自動生產線,加速“機器換人”步伐,這對農民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合力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迫在眉睫。

“隔離在本溪、撫順、鐵嶺農村的工人還沒返回崗位,第2條自動化生產線設備已經運進廠門。”沈陽某壓縮機制造企業副總經理陳龍說。

3月10日,在該企業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上幾隻機械手臂有條不紊地工作,五六名技術工人盯著儀器,抓緊趕制壓縮機配件,另兩條半自動生產線因為人員不足擱置著。這樣的生產效率與預期相去甚遠。

疫情之下,部分工人不能按時返崗,缺少工人就沒法組織生產、沒法按時交貨。“機器換人”的需求對一些企業來說變得格外現實和迫切。面對加快腳步的“機器換人”,農民工該如何提升技能適應這種新變化?

疫情加速“機器換人”步伐

企業停工一個月相當“剝下一層皮”,這話一點不假。

春節前,陳龍的工廠接下不少訂單。盡管許多客戶同意延期1個月。但如果恢復不到原來的生產力,企業則面臨96萬元的違約金。該企業共有員工52人,有30余人春節前回了農村老家,部分不能按時返崗。

“就算租大客車跑上千公裡接回來,租房子、供飯,隔離14天,訂單還是趕不出來。”陳龍說,疫情倒逼他加速“機器換人”的計劃。

一咬牙,陳龍在銀行貸款120萬元新進了一條全自動生產線。這經過精打細算:新的生產線安裝完成后,隻要5個工人,而同樣產量的老生產線需要20人。平均每人每年的人工費為3.6萬元,這就省下來54萬元,可合格率提高了9%。

除了制造業“機器換人”,各類保潔、送餐類服務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下悄然上崗。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始用機器人來承擔送藥、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杭州、寧波等地的部分隔離點安裝了送餐機器人。除此之外,殺菌保潔機器人、體溫檢測機器人也在機場、地鐵、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景下應用。

剛被“換”下的農民工楊軍寶最近在沈陽魯園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倉儲公司的分揀員,底薪1900元,每天分揀貨物2000件、計件工資138元。受疫情影響,為保障貨物的衛生安全,企業減少了人工分揀,上線了更多的分揀機器人。

缺少過硬勞動技能的農民工換行難

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局發布的《2020遼寧省中小企業疫情影響調查報告》指出,疫情對批發零售業影響最大,其次是制造、服務、住宿餐飲、建筑等行業。而這些都是農民工從業較多的行業。

“一台機器取代兩三個操作工,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陳龍舉例說,比如機器人沖壓工作站,機器上下料安全效率高,還可以預防工傷。這種機器人不到10萬元,一台能抵兩個工人,生產效率最多能提高30%。這種簡單重復的操作工崗位早就被機器取代。

疫情之下,人力成本還要追加口罩、測溫槍、消毒水、隔離費用等防疫成本。這促使一些企業通過提高自動化生產比例、開展線上業務等方式減少用工,最先淘汰下來的便是缺少過硬勞動技能的農民工。

沈陽魯園農民工工會新生代協會主席、團委副書記劉艾冬告訴記者,受不願“早八晚五”工作、不願在城裡定居、不願在打工地交社保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工青睞打零工。春節后往往是工地、餐飲、家政、物流等行業零工招工高峰期。受疫情影響,除了快遞、送餐平台對快遞員和送餐員的招工需求增多,其他都有所減少。

跨行業、接受再培訓難,讓農民工就業面臨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在全部農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72.5%(2018年),並且,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僅佔32.9%(2017年)。

44歲的楊軍寶老家在黑龍江湯原縣,他不是沒考慮過學個過硬的本事。焊工培訓課,他曾參加過。“操作幾下就會焊,可是想焊得漂亮,需要大量的練習。當學徒沒收入,怕耽誤賺錢就放棄了。”楊軍寶說。最近,線下培訓課開到了線上,他在兒子的指導下,重新聽起了焊工課,“還是沒法練實操,如今再想學點本事、跨個行太難了!”

建立農民工持續進修機制

“‘機器換人’不是取代人,而是促使農民工學技術,從普通操作工變成操作機器的技術工人。”沈陽鼓風機集團齒輪壓縮機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徐強說,企業對技工的需求仍然旺盛。

外出打工25年,楊軍寶當過保安、送餐員、快遞員、分揀員、運輸工。他告訴記者,農民工願意主動學技術,讓自己的技能升級,只是力不從心。

陳龍認為,企業有責任培訓在崗的農民工,而培訓全社會的農民工則需要政府統籌謀劃。“隻要願意回廠工作與我共渡難關的,我會專門請人教他們學會操作新的生產線。按時完成這批訂單,我給每個人漲工資。”陳龍說。

“政府應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一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網絡。”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說。

他建議,在普惠性前提下,為農民工建立一個有彈性、多層次、多選擇、多模式的持續進修機制。建立在崗農民工職業技能實訓中心,整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將在崗農民工納入重點扶持的職業培訓項目中﹔建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質量標准體系,引導農民工取得職業資格証書和專項職業能力証書﹔建立農民工創業孵化基地,對有條件的農民工開展創業輔導和指導。

(部分受訪對象為化名)

(責編:艾雯、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