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調動職工積極性激活企業內生動力是關鍵

2020年05月13日09:25  

打破“鐵飯碗”就是要讓職工自己拿起飯勺子,主動參與這鍋飯的蒸煮和分配,共同創造企業發展新局面,共享改革發展紅利。也就是說,將原有的職工與企業的身份捆綁,轉換成利益共享式的捆綁,讓職工的歸屬感更強,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發展后勁。

《工人日報》近日推出系列報道《中興商業混改大潮中的沖浪人》,以職工視角聚焦遼寧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唯一的商業企業中興商業,報道其通過涉及職工飯碗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前有金山,后有老虎”的激勵機制,讓職工共享發展紅利等手段,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的改革探索。

不久前,國資委新聞發言人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已形成初步方案,正在履行審批程序。其中的重點包括把近年來的改革政策進一步落實,把改革試點示范工程中基層創造的經驗推廣到下一步國企改革中。

國企改革的目的是實現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提升國企運營效率。當前,國企改革在體制上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在制度上著力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路徑逐步清晰,但涉及利益更廣、也更為敏感的機制改革成了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機制改革的關鍵是激活企業職工的能動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一方面,從歷年的招聘來看,國企的人才基數都相對比較大。然而,由於激勵機制的不健全,不少職工的手腳被束縛,積極性容易受挫,甚至出現人才流失,進而影響企業發展。包括中興商業在內的相關企業改革實踐表明,如果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往往能達到改革的乘法效應,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效率也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國企職工對企業有強烈的的歸屬感,改革如果處理不好企業和職工的關系,如果損害職工利益,可能會造成企業乃至社會的不穩定。

激發職工主動性創造性,重要的是深入推進“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職工能進能出”三項改革,打破“鐵飯碗”,同時建立靈活的激勵機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績效考核機制等,打通職工晉升通道,將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進行捆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比如,民企方大集團將多年來形成的“前有金山,后有老虎”機制,引入國企中興商業后,迅速起到了作用,全員從“舒適區”走向“奮斗區”。

當然,打破“鐵飯碗”不是要讓職工丟掉飯碗,國企改革不能損害職工利益。國企相對完善的職工培訓制度、權益維護機制、黨建制度等優勢和傳統不能丟掉,這些制度機制對於穩定、凝聚職工隊伍具有重要作用。打破“鐵飯碗”就是要讓職工自己拿起飯勺子,主動參與這鍋飯的蒸煮和分配,共同創造企業發展新局面,共享改革發展紅利。也就是說,將原有的職工與企業的身份捆綁,轉換成利益共享式的捆綁,讓職工的歸屬感更強,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發展后勁。

激活職工這個變量,還要在改革探索中根據具體企業、實際問題,尋找突破點和抓手。從目前來看,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科技企業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是比較常見的激勵機制。以員工持股為例,近年來,全國已有近200家企業開展此項試點。由於不同企業的經營狀況、股權架構等不同,也應該鼓勵根據實際情況,多些探索創新。比如,央企集團層面第一家混改試點企業中國聯通,推進“劃小承包”改革,結合一線生產場景,建立微組織,選拔產生小CEO,實行增量收益分享,一線員工薪酬同比增幅高於機關和后台部門,提升了基層員工的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步伐加快,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不少突破性進展。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突破固有障礙,激發職工參與的積極性,是推進國企改革的現實需要,也為改革紅利的釋放提供了更多可能。(工人日報評論員 杜鑫)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