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湖北

湖北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精准扶貧齊頭並進

“一戶一產業工人”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2020年05月13日08:40  

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陽邏廠女工裴燕,沒想到自己會以成為建筑行業一員的方式脫貧。

3年前,裴燕家裡因親人患病陷入貧困,用光積蓄后還欠下幾萬元債務。

中建三局在武漢陽邏開辦首座裝配式建筑工廠。裴燕報名順利進廠,成為一名負責質檢工作的產業工人。丈夫隨后也被招聘進廠,夫妻倆一干就是3年。

“我們倆月工資加起來,有時快2萬元了,關鍵是生活和收入穩定,每個月都能攢出1萬多元給母親看病。老人身體好了,家裡也越過越好,今年在湖南岳陽老家還蓋起了新房子。”裴燕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裴燕生活的變化,源自湖北省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精准扶貧兩大工程有機結合。該省通過向貧困地區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推進“一戶一產業工人”,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精准扶貧齊頭並進。

不斷推廣產業扶貧

裴燕夫妻倆工作的中建三局,在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設立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基地,從師資、教材、培訓交流等方面支持團風理工中專開設裝配式建筑專業,設立“爭先”獎學金獎勵優秀學生,免費為當地建筑工人提供技能培訓,讓更多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脫貧。截至目前,已組織培訓班3期,培訓近千人次。

2019年,自團風縣政府與中建三局聯合開展產業扶貧暨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專場招聘會以來,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為團風縣貧困戶提供了60個就業崗位,培育培訓產業工人近千人。“我們希望通過技能培訓和提供就業崗位,幫助更多貧困戶走上致富路。”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濤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從大企業到地市州,湖北全省正大力推廣產業扶貧,助力貧困戶成為產業工人,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入推進,通過產業工人隊伍素質不斷提升,讓貧困戶脫貧致富。

筑牢脫貧“硬支撐”

在十堰市素有“楠木故裡”之稱的竹溪縣新洲鎮新發村,談起現在的生活,曾經的貧困戶柯昌珍一臉滿足,“時間固定,有雙休,在鞋廠上班,離家近,家庭、收入兩不誤。一個月下來能掙2000多元,這是以前怎麼都想不到的事情。”

景順鞋廠開業后,柯昌珍便到廠裡打工,家裡的困難也迎刃而解。景順鞋廠扶貧車間建於2018年9月,廠房佔地面積500余平方米,主要從事鞋面生產加工。車間共設有80個工作崗位,現有穩定職工48人,其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4人全部來自新發村。

近年來,十堰市大力開展扶貧車間、扶貧工廠、扶貧作坊建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勞務創收,目前已建成扶貧車間3481個。不僅如此,十堰市引導貧困群眾建主業、創家業、興產業,筑牢貧困群眾脫貧的“硬支撐”。

截至2019年底,全市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到603萬畝,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8099家、家庭農場1193家、專業大戶5982家,帶動貧困戶19萬戶,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產業全覆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湖北省總工會扶貧駐點村——鬆滋市劉家場鎮慶賀寺村,人們至今還津津樂道著去年底的那場扶貧培訓。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2日,湖北省總工會“一戶一產業工人”育嬰師職業技能培訓班成功舉辦。來自全鎮10余個村居的60余名有外出打工意願的婦女參加培訓,其中70后、80后佔大多數。

通過理論教學與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學員們系統學習了嬰幼兒護理專業知識技能,全部通過結業考試,拿到了省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就業技能培訓結業証書》,46人自願報考月嫂証。來自上海、武漢的兩家用人單位現場招工,與絕大多數學員達成用工意向,這些來自貧困村的學員們都能在工作崗位上,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家庭的命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過程中,湖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各成員單位都有這樣的共識——通過產業扶貧,讓貧困人員掌握技能提升素質,成為產業工人隊伍一分子,通過誠實勞動、勤勉工作實現自身與家庭命運的轉變。(記者 張翀 通訊員 馬金安 劉章蓉)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