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陝西

從“守土有責”服務一個村,到統籌來自各領域的專業資源

寶雞:第一書記“朋友圈”成就產業扶貧“一條鏈”

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何汪維

2020年05月18日08:40  

自從2019年正式脫貧后,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楊家川村的豆腐制作高手李德平,就一直張羅著搞一個豆制品合作社。

從貸款5萬元辦起豆腐作坊,到注冊商標,再到與寶雞市綠豐源蔬果專業合作社簽訂長期供銷協議,李德平的“翻身仗”前后用時不到1年。“現在,我每個月收入穩定在5000多元,下一步我將帶領村裡的20戶村民一起發展豆腐產業。”李德平說。

李德平成功脫貧,離不開村裡的第一書記、寶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分局副局長李瑋。2017年初,他剛到楊家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不久,就幫助李德平注冊了手工豆腐商標。此后,逐步標准化品牌化的鄉村手工豆腐很快打進了城裡的大賣場。

“這件事的示范效應,在我們下派的第一書記支部微信圈中引起了反響。”隨后,在李瑋的指導下,其他鄉村的3家合作社先后成功注冊了多個當地特色農產品商標。

從“沮喪”得來經驗

從“守土有責”服務一個村,到發揮長項服務“一條鏈”,李瑋的“跨界”嘗試,其實得益於另一位駐村第一書記朱文超曾經的“沮喪”經歷。3年前,被派駐坪頭鎮營頭村的朱文超接到了郵政部門一單10噸核桃的訂單,他聯系了當地好幾個村,七拼八湊隻搞到1.5噸的核桃,最后眼睜睜地看著到手的訂單“黃”了。

“我們西山地區農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單打獨斗,一直成不了‘氣候’。隻有突破‘管片’轄區,統籌來自各個領域的第一書記在產業扶貧方面的專業資源,把資源整合起來,才能聚力脫貧致富。”說干就干,在寶雞市陳倉區委的支持下,2017年8月,朱文超聯合當地8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成立了“產業扶貧聯盟”,對西部山區農特產品進行統一定價、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實現了產業發展信息共享、品牌共有、市場共進、銷路共用。如今,扶貧聯盟裡的第一書記由最初的8位增加到57位,還吸引了當地6家企業、4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142名農戶加入,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聯盟的“服務鏈”覆蓋了西山地區所有的貧困村。

“‘聯盟’不直接從事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主要職能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供銷信息平台、組織產品展銷會、開展志願服務等。”朱文超告訴記者,聯盟成員建立了微信群、QQ群,定時發布農產品信息,並探索出了“支部引領+聯盟對接+公司銷售+合作社收購包裝+農戶生產”的“5+”服務模式。

為了把資源優勢和種養殖技術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扶貧聯盟專門制定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先后協助合作社注冊了“德麗蜂果”“溫水寨”“黑鬧鬧”等農特產品商標,為8類農產品統一設計了農產品包裝禮盒,被“精致”后的農特產品身價陡增,賣相十足。“我們營頭村的手工挂面,現在每斤售價提高了2.5元。溫水村蜂蜜每公斤高於市場價10元。”朱文起說。

“山貨”走到市民門口

為了讓“山貨”走出山區、走向市場。4月26日,陳倉區首家第一書記產業扶貧聯盟產品直銷店正式開業。直銷店主要依托綠豐源合作社的銷售網絡,通過產銷對接,消費扶貧模式,把西部山區的農特產品送到市民家門口。

目前,產業扶貧聯盟與寶雞市20家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8家單位簽訂了消費扶貧協議﹔迅速形成的品牌效應,帶動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會員3142名,其中貧困戶佔到30%以上,聯盟旗下的花椒、蘋果、香菇、肉牛、土雞等16種農產品銷售迭增,不到3年,累計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

如今,每逢周五,產業扶貧聯盟都會在寶雞市組織消費扶貧展銷會。在近日舉辦的展銷會上,扶貧聯盟第一書記盧曉鵬現場為群眾“代言”,僅僅半小時,王文文等5戶貧困戶滯銷的黑木耳銷售一空,實現收入1萬元。據介紹,這樣的展銷會已舉辦6次,銷售農產品40余萬元。

扶貧聯盟在協助貧困戶發展和銷售西山農特產品的同時,還發動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成立了7支志願服務隊,圍繞農業技術、金融服務、就業創業、電子商務、愛心幫扶等,定期為群眾開展志願服務,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實現了服務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據統計,志願服務隊已組織開展系列志願活動200多次,累計服務群眾2200多人次。

“通過扶貧聯盟不僅提升了農戶的商品意識、標准意識和發展的內生動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批農業企業帶頭人,形成了產業扶貧的正循環。”寶雞市陳倉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裴振強說。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