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匠星”閃耀代表通道

記者 鄧崎凡

2020年05月26日08:40  來源:《工人日報》

“我的手能感知誤差和變化,我的耳朵能聽出加工的細微異常,我的眼睛能判斷出是對還是錯,就像一部機器。到現在,我已經連續18年沒再出過一件廢品。”

今天下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年輕的大國工匠、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栗生銳代表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2001年,栗生銳從沈陽黎明技師學院畢業,當學徒時曾出現一次失誤,刀具在零件表面劃出一道深深刻痕。這道刻痕仿佛刻在他心裡,激勵他一步步成為高級技師、中國航發首席技能專家、全國技術能手。

“我們非常幸運,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能人才了,我們遼寧也出台了很多人才激勵政策,通過技能競賽、人才獎勵、人才評價,我們企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年輕的‘金藍領’。我們和技術專家一起開展科研攻關,和博士、碩士一起投身生產實踐,以我個人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年都承擔著重要的生產任務。”栗生銳說。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對零件加工質量要求非常高,有著極其嚴格的標准。栗生銳每天加工的零件,有三個特點:“高”“精”“尖”。“高”是說它的精度高,價值高,同等重量下,發動機的價值與白銀相當,有的零件甚至堪比黃金﹔“精”是說精度高,微米級的精度要靠工人來保証,一絲一毫的馬虎都可能危及到飛行員的生命安全﹔“尖”指的是它的工藝復雜,是制造業的尖端。

栗生銳是如何做到“18年沒出過一件廢品”的呢?

“從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傅們就給我們講述航發人的故事,並告訴我們年輕人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從一名學徒,到加工中心操作工全國冠軍,從遼寧工匠,到中華技能大獎,無數個日夜堅守,千萬次技藝打磨,就是為了擔負起航發人的責任和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傳承。”栗生銳說。

如今,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栗生銳堅持為工人發聲,積極建言獻策。今年他帶來了《關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中廣泛開展線上培訓的建議》《關於妥善解決國有企業醫院醫護人員待遇問題的建議》等,聚焦職工技能提升、權益維護等話題。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