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代表委員熱議——

按下復工“快進鍵” 跑出復產“加速度”

記者 陳華 鄧崎凡 楊召奎 羅筱曉 趙劍影

2020年05月28日08:27  來源:《工人日報》

在正式復工后,中國能建中能裝備北京設備公司磨機事業部金屬結構車間鉚工二班班長劉加軍代表所在的班組,負責某型礦渣立磨生產工作。為了保証按期交貨,劉加軍和班組成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開足馬力加快生產。6台磨煤機24件橋架的生產制造任務,原本一個半月的工作量,但他們最終以20天時間完成了。

“同事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劉加軍代表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現在大家信心都非常足,要把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如何按下復工“快進鍵”,跑出復產“加速度”?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需要支持復工復產的各種政策持續發力,需要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科技創新不斷助力,也需要適應市場變化做出自我調整的企業和廣大職工繼續發力,讓復工復產的每一個“鏈條”都轉起來,才能“鏈”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政策紅利賦能作用愈發明顯

在出發赴北京參加兩會的前一天,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劉麗健康咨詢中心技術總監劉麗代表仍在為如何借助互聯網力量為同行業賦能的事忙碌著。

“根據行業功能需要,看看哪個環節可以節省成本,哪個環節可以在線上進行。自己在尋找出路的同時也想看看能否給同行業帶來一些借鑒。”服務業在此次疫情沖擊下受到的影響很大,劉麗代表說,企業要生存,總不能在家裡坐等,她希望借助互聯網平台幫助行業開展協同辦公,同時通過電商開展營銷。

5月19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召開電商平台助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座談會,全國性知名電商平台和安徽省內部分電商平台代表參會。

會上,安徽省市場監管局要求,各家電商平台要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繼續支持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並提出“進一步降低平台服務費,進一步聯合拓展融資渠道,進一步優化服務”的具體要求。

其實,自復工復產以來,國家及地方均出台了多項支持政策,涉及財稅、金融、降費減負、物資保供等多個方面。時間不長,但這些政策帶來的“紅利”十分明顯。

5月18日財政部發布的統計顯示,1月至4月,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稅收分別下降46.8%、29.8%、28.2%。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帶著對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的期待,代表委員就政策層面的支撐紛紛建言獻策。“為支持省內企業復工復產,我們預計在5個月時間內為約190萬客戶減免5%的電費,優惠金額超過10億元。”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董事長孟慶強代表今年的兩會行囊裡,揣著這樣一份“賬單”。

玉柴工藝技術部新品試制裝配工段工段長許燕妮代表了解到,疫情對企業的供應鏈造成了一定影響,而制造業中小企業在復工復產中更面臨一些困難。她建議允許企業利息費用可以抵扣進項稅。同時,為了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促進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議適當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

科技助力企業轉身化危為機

“雲直播”“共享員工”“智慧工廠”……疫情之下,各類型經濟主體都在尋找適合自身的方式加速復工復產。代表委員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化危為機、創新突圍的生動案例。

58同城首席執行官姚勁波代表組織企業針對招聘、房產、汽車、本地服務等多條業務線推出6大商家幫扶措施,開設“雲招聘”“VR看房”等新服務新產品。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代表說:“疫情對很多行業、企業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也應該看到,有很多企業憑借自身的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能力迅速轉身、轉危為機。”

“具體到光啟,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們及時對產品線做出了調整。”劉若鵬代表介紹,公司迅速研發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熱成像智能頭盔。這款產品可以指數級地提升體溫檢測的效率和精准度,在國內復工復產中起到安全保駕的作用。

如何讓科技為產業振興賦能,是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林浩委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去年12月,林浩委員帶隊到國外考察調研時發現,利用工業互聯網,根據不同的訂單生產需求,當地企業可靈活購買相應零部件﹔按照約定,供貨商准時將零部件送至工廠﹔工廠組裝生產后,將產品通過火車直接發往市場。

“這種訂單式生產方式,沒有庫存壓力、不佔用流動資金,將企業從傳統制造企業,轉變為服務型企業。”林浩委員表示,工業互聯網的全產業鏈協同,重塑了產業生態和價值鏈,使產品少庫存或零庫存,能夠有效地實現企業賦能。

“我們國家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網購、外賣、移動支付等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前景廣闊!”在今年的提案中,林浩委員提出,希望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促進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代表說,疫情的發生,為新基建發展按下了“快進鍵”。他建議,要實現5G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車聯網和智能汽車、醫聯網與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加快5G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

“做好新基建對於我國的疫后經濟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把疫情之后經濟恢復和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楊善林代表說。

職工提素為“奔跑”蓄力

從一名普通“藍領”成長為一位“工匠”級技師,劉加軍代表不僅在企業的復工復產中“帶頭奔跑”,而且他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職工技能素質對企業生產的重要性。“這好比是一場運動會,如果運動員自身素質不夠高,怎麼能跑出好成績呢?”

“今年我會繼續關注如何培養高技能工人的問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需要老中青三代技能工人共同打造,希望國家出台相關的政策支持。”劉加軍代表建議國家繼續加大職業技術學校的投入力度,開展多方面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培養更多的青年專業技術后備人才。

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技術開發二部部長周慧代表說,隨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一線產業工人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工人不斷學習新知識,跟上企業前進的步伐,同時要深入鑽研,干一行愛一行,把自己負責的工序研究透,把自己負責的設備研究透,再加上肯動腦愛鑽研就會產生創新,成為企業最需要的人才。”周慧代表認為。

在復工復產中,河北省勞動模范、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公司恆盛紡織分公司織造車間教檢工馮麗朝代表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崗位。“復工來之不易,我們要保証織出來的每一米布都是合格產品。”馮麗朝代表說,作為一名勞動模范,她一定會以“奔跑的姿態”出現在復工復產的“運動場”上。

 

(責編:宋美琪、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