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把“小藏館”辦成“大聯盟”、“死檔案”變成“活教材”、“舊資源”轉成“新產業”

青島勞模牽頭打造“1+N”檔案館建設模式

記者楊明清 通訊員張嬙

2020年06月22日09:06  來源:《工人日報》

山東青島市北區檔案館勞模工作室在青島市勞模、勞模工作室帶頭人劉偉的帶領下,創建出“1+N”檔案館建設模式,將轄區N個專題檔案館(展館)納入1個綜合檔案館總體管理,形成館際聯合、資源共享、運作靈活的檔案綜合體,提高了全區公共資源的社會服務能力。

“1+N”檔案館建設模式,即以1個區綜合檔案館為中心,以城區為半徑,最大限度挖掘、吸納區域內N個專題(子)檔案館,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檔案館建設新模式。該模式彌補了現有綜合檔案館面積不足、規模小、資源分散等問題,全方位提升了公共檔案館的社會服務能力、服務內容和服務載體。

“1+N”模式創建以來,市北區在保持“1”的不動性基礎上,不斷擴大“N”的加入力度和范圍內涵,由最初的3個(子)檔案館發展到如今12個,包括青島紡織史料館、青島啤酒史料館等,涵蓋博物館、展覽館、革命斗爭舊址、學校等多個層面。

如何挖掘館藏檔案資源,讓檔案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民生?青島市北區檔案館勞模工作室圍繞政府實事、民生利用、文化弘揚等主題,每年固定舉辦2∼3次大型主題檔案展覽活動。同時,各專題(子)檔案館每年接待參觀者和游客200多萬人次,葡萄酒博物館、啤酒博物館等國家“AAAA”級景區每年創收近億元。

劉偉介紹說:“通過‘1+N’檔案管理模式,把‘小藏館’辦成‘大聯盟’、把‘死檔案’變成‘活教材’、把‘舊資源’轉成‘新產業’,實現檔案資源利用最大化,社會分工精細化,管理服務集約化,構成檔案信息跨機構、跨層級的利用共享新格局。”

(責編:郝萍、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