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看得到的美景 摸得到的生活 望得到的未來

“綠”變“金”,就在眼前實現了

記者 張世光 盧越 雷宇翔

2020年07月02日10:29  

開欄的話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中國人民期盼已久的全面小康終將成真,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從今日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連續刊發記者奔赴祖國各地、走進火熱生活的所見所聞,聚焦百姓身邊變化、基層一線變遷,生動呈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敬請垂注。

劉養順在自家菜園裡摘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雷宇翔 攝

站在門前直通林都機場的馬路上,看著自家和鄰居家昔日的林區小院變成了今天的旅游景點,65歲的黑龍江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經營所退休工人劉養順說,自己明白了什麼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6年5月24日,就是在自己家的小院,劉養順一家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坐在他家的小院裡和林區職工一起聊天,謀劃未來。

當年,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在當地林區的大力支持下,劉養順和其他林區職工一起,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路,走上了新路子,迎來了新生活。

劉養順他們是新生活的見証者,也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綠”變“金”的過程,就在眼前實現了。

一家人的好日子

一排岳母曾經用過的舊箱子,一台如今隻能用來觀看的縫紉機,一台旋鈕都掉了的我國第一代國產電視機……

這些昔日的生活用品如今都成為“文物”,擺放在房間裡主要是讓游客拍照留念。

就在這個“古董”房間對面的屋子裡,擺放著小孫子上課用的平板電腦、大屏幕液晶彩電……

這裡是劉養順的家。現在,這也是一處農家樂。

伊春是中國最大的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在全國地級市中最高,素有“中國林都”的美譽。

憑借其自然資源優勢,從1948年起,伊春林區累計為國家發展提供了2.7億立方米的商品木材。木材既成為了伊春發展的優勢,同時也埋下了經濟單一的伏筆。

劉養順是伊春的“林二代”,1972年成為伐木工。他回憶,伊春特有的紅鬆林,最初採伐時有兩人合抱粗細的木材,到最后隻能採到直徑僅30厘米的木材——再小就不能用了。為了保住綠水青山,2014年4月1日起,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採伐。

全面停伐后,林區職工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難。

職工靠山吃山。林區人隻要手腳勤快些,也能憑借採摘榛子、蘑菇、木耳過活。但是,要想生活再好些就不太容易了。

“當年我就是特別想到市區買個房,尋思著以后有孩子在城裡上學也方便。”吳文麗是劉養順的兒媳婦,回憶起當年嫁過來時的願望,她笑稱,“按當時的條件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一家人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2016年時迎來了回報。

這一年,劉養順決定把自己家的小院打造成農家樂。

從最初的簡單在屋子裡擺幾張桌子,把最簡朴的蘸醬菜、黃瓜拉皮、小雞燉蘑菇這些農村家常菜端上飯桌,到2018年在自家門前的小院裡增加了特色木質餐廳,再到2019年購置了新房產,在保持老屋風格不變基礎上進行了前后院翻新……現在,劉養順家的農家樂已經進入了“3.0時代”。

之所以能有如此“豪橫”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劉養順老兩口的退休工資從每人每月400元漲到了2000多元,還有農家樂高峰時期“一天來10來桌客人,收入上千元,一年10多萬元”的收入。

“外地客人來我們這兒,就是因為這兒空氣好,景色好,地裡的蔬菜現吃現摘。”劉養順說,這幾年農家樂辦下來,他發現自己幾十年見慣不怪的山山水水中竟藏著巨大的財富。

一條街的新生活

發現綠水青山中潛藏“寶藏”的不僅僅是劉養順一家。

在劉養順家的示范帶動下,“溪水農家院一條街”已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

“劉大哥人特別好,問啥都告訴我們,有時候他們家客人住不下了,就介紹到我家來。”和劉養順家一牆之隔的是“鄉韻農家院”,女主人高鳳香原來也是林場職工,后來搞了幾年木耳培植。現在,她也在劉養順的帶動下經營起了農家菜和民宿。

走進小院,左右兩邊的菜地裡,各種農家菜鮮翠欲滴,正等待客人們採摘。進入房間內,淡黃色的地磚、原木色的桌椅、整潔的被褥,鄉韻農家院的裡裡外外被女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條。

“別看我們這是農家院,客房裡都有獨立衛生間的。”在高鳳香的家裡,各種設施的存在總讓人感覺這裡跟記憶中的農家不太一樣。

太陽能熱水器、電鍋爐、健身器材……各種生活、娛樂設施保障了游客的生活、休閑需求。消毒櫃、衛生用品以及廚房裡貼著“洗菜”“洗肉”標志的水池,也讓裡裡外外更顯得干淨衛生。

正因為越來越多的同行出現,各種規范及標准在“溪水農家院一條街”上形成起來。衛生、環境、服務這些不僅不是麻煩,反而成為吸引游客數量、增加家庭收入的“利器”。

與此同時,各種特色也競相出現。

在溪水林場眾多農家風格民宿中,“嶺上欲雪”顯得與眾不同。咖啡、酒吧、手工藝品——各種時尚元素融入綠水青山后有著別樣的風味。

“我們主打的項目之一就是親子游。”民宿創辦人、來自山東青島的於璐告訴記者,當年就是看好這裡的山水和空氣。

“我們在不同的季節策劃不同的活動。”據介紹,嶺上欲雪會組織游客春季挖野菜,夏季摘豆角,秋季掰苞米,冬季游雪原。這樣一來,當地農場職工自己家種的綠色食品又被來自天南海北的客人帶走品嘗——過去的自留地,如今變成了“商品菜”。

農家院、民宿的興起,讓森林停伐后的林區職工,又多了一個賺錢的門路。

一個區的新希望

“前幾年,我們這兒分為景區、花海、農家院3個部分,現在,我們要把它們整合到一起。”溪水林場分公司副經理秦瑞亮站在劉養順家門前近9米寬的車道上給記者講述著當地“田園、公園、家園共生發展的思路”。

2016年溪水經營所全所農家樂僅1家,現在農家樂和民宿有30余家。2019年,溪水經營所餐飲服務業產值突破100萬元。守著綠水青山坐在家裡就有法子賺錢,在當地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其中,除了林區職工辛勤與奮斗,伊春市以及溪水林場的支持與引領也必不可少。

過去的溪水林場,水泥路隻有3米寬。隨著各種特色項目的發展,特別是外地來這裡體驗農家院、民宿的游客增加,3米寬的水泥路就顯得太窄了。

擴道,成為林場不二的選擇。

這還不是全部。為了支持林場職工創業、致富,近年來,林場先后遷移了土堆、垃圾堆,進行了環境規劃,去年下水管線建設完工更是打通了農家院、民宿經營場所衛生、干淨的“最后一公裡”。

曾經用破木板搭建的各種棚子都變成了統一、堅固的彩鋼房,林場以前沒有的太陽能路燈也在道路兩旁樹立了起來。曾經隻能“貓”在家裡的冬天,也被林場分公司打造成了“溪水冰雪歡樂節”,雪滑梯、冰壺、冰嘎等項目讓來自南方的游客紛至沓來。

“南方來的孩子沒見過冰雪,把大冰塊抱到火炕上玩,樂得不行了。”秦瑞亮說,仰仗獨特的自然資源,現在的溪水林場一年四季職工都有得忙,隻要肯努力,家家戶戶的生活都能過得不錯。

“你看,我們這農家樂一條街,已經打通了去往機場的路,這麼方便,以后游客肯定會越來越多。”順著秦瑞亮的手指看過去,一條寬敞的大道沿著即將盛開的醉蝶花海通向遠方。

在花海背后,是綠水,是青山,更是金山銀山。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孫爽)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