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河南

穿越一甲子,如今鄭州工人新村的居民走進了小康生活的新日常——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人新村“變身記”

記者 李丹青 吳麗蓉 余嘉熙

2020年07月08日08:40  

自25歲嫁進鄭州市工人新村,62歲的蘆雪琴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7年。

位於鄭州市金水區的工人新村,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是1954年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后,為集中安置參與省會建設的工人專門建設的生活區。

紅磚灰瓦,高大梧桐,這是老一代鄭州人對工人新村的集體記憶。

近一個甲子過去了,樹木依舊茂盛,但工人新村社區變得日益老舊,基礎設施老化,公共配套服務跟不上,嚴重影響了蘆雪琴和其他9600多位住戶的生活幸福感。2019年,鄭州對2002年以前建成使用的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工人新村也在改造之列。

如今,望著重新粉刷的磚紅色居民樓外牆、干淨整潔的街道路面,蘆雪琴發自內心地高興:“環境美,心情也爽!”

工人新村並不“新”

蘆雪琴的公公早年在開封市書院街工作,上世紀50年代,省會搬遷時,他被派來鄭州參與建造河南省新華書店,隨后便居住在工人新村的集體宿舍。

初期,工人新村是磚木結構的平房。上世紀80年代初,大多數平房改建為磚混結構多層建筑。

蘆雪琴回憶,當時他們和公婆擠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裡。那是一棟辦公室改造的兩層排房的2樓。沒有獨立衛生間,每一層隻有一個公共廁所。也沒有廚房,各家在房門邊的走廊上支個煤火爐,就是做飯的地方。

當記者驚訝於4口人共擠一室時,蘆雪琴有些淡定地說,“過去,還有的兩家分在一間屋子呢。”在這間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裡,並排放了兩張床,中間用三合板隔開。加上一張吃飯用的小矮方桌、一台收音機,蘆雪琴帶來的12英寸北京牌黑白電視機和幾把小椅子的嫁妝,就是這個家裡所有的家具與家電了。

在那個物質尚不算豐富的年代,十幾平方米足以擺放三代人所有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排房住了近10年后,蘆雪琴丈夫的單位分給他們一套6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又過了10年,2000年前后,他們置換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

從排房到兩室一廳,再到三室一廳,變的是房子面積,不變的是家的位置,他們一直居住在工人新村。

隨著鄭州城市發展,工人新村約0.25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共有49棟居民樓,住有9600余人,加上地處黃金地段,毗鄰核心商圈、醫院、學校、體育場等,日均人流量破7萬,車多人多,小商小販、私搭亂建、垃圾污水隨處可見,成了鄭州人口密度最大、商戶最集中、基礎設施與百姓需求落差最大的區域之一。

“面子”“裡子”同步改造

為了改善老舊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去年鄭州提出用兩年時間,努力把老舊小區整治為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管護到位、業主滿意的美麗社區。

改造是好事,好事咋辦好?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趙紅軍介紹,小區改造從哪改、怎麼改,是改造的核心。

去年10月,工人新村社區改造啟動,從樓院到道路、從地下到地上、從樓內到樓外,“面子”“裡子”同步改造。在拆除違法建筑時,一些住戶有些不理解、不配合,工作人員一戶戶地做工作,統一居民意見。

一組數據說明了改造的“難度”:改造以來,一共拆除116處違法外封、170家“住改商”,2500米雨污管網更新疏浚,1550米架空線纜實現入地,給道路有機更新騰挪空間。

隨后,6270平方米路面重新鋪裝,增設慢車道和隔離綠化,實現道路人車分離,2000米花樹隔離帶隨路延伸,形成了“大封閉、小循環”交通網絡。

對居民樓的改造,是重點,也成了“亮點”。金水區人民路辦事處工人新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戰勝介紹,不僅對小區外牆做了粉刷、保溫與隔熱,對房頂做了防水,還將高空電纜入地,改造樓道的門窗,增添樓道聲控電燈,並引進了物業公司,探索推動社區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解決改造后期管理難題。

如今再走進工人新村,居民樓外觀煥然一新,垃圾桶清楚分類,空調外挂機統一整齊﹔綠化的樹木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別致的社區街角公園,讓居民開窗可見綠、出門可踏青,鳥語花香,賞心悅目。

為生活打上“高光”

說起工人新村的改造,居民們忍不住拍手稱贊。改造,不僅完善了“硬件”設施,還對原本缺失的公共“軟”服務加以補充和提升,增設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城市書屋和社區醫療服務站等。

見到蘆雪琴時,她剛剛在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領完預訂的午飯——鹵面,每份11元。

照料中心的布置舒適雅致,象棋、圍棋、按摩椅、筆墨紙硯等,一應俱全。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中午日間照料中心還有可口、清淡的飯菜,滿足老年人白天的休閑娛樂與生活需求。

而社區裡增設的鄭品書舍更像是這個鬧市區的“一股清流”。走進書店,高聳的書架,整齊擺放著各類圖書,還有為讀者提供的閱讀休閑區。很難想象,這裡一度是臟亂差的蒼蠅小鋪,如今經過拆除、改造、提升,“油煙味”變成了“書香氣”。

“工人新村社區老年人居多。他們的需求已經不僅是吃飽穿暖,更盼望精神需求的愉悅與滿足,老有所樂。”李戰勝說。

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鄭州為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愛心卡,提供助餐、送餐、保潔、助醫和助行等服務。

白天去社區裡的城市書屋看看養生讀物,閑暇時和老鄰居去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嘮嘮嗑、看看電影、唱唱歌,晚飯后在干淨整潔的休閑步道散步,成了蘆雪琴和工人新村不少住戶小康生活的新日常。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