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李艷先后轉戰武漢、吉林、北京三地的抗疫戰場——

“獵毒女王”戰疫記

本報記者 張翀 本報通訊員 杜巍巍

2020年08月24日14:38  

8月19日,自稱處在“職業生涯末期”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李艷迎來了新一次的“高光時刻”。

當日下午,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李艷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醫師獎,並作為檢驗醫學領域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醫務人員座談會。

此前,讓李艷“出圈”的是她在疫情期間轉戰武漢、吉林、北京三地的抗疫戰場,很多人稱她為“獵毒女王”。

在59歲臨近退休的年紀突遇新冠肺炎疫情,李艷沒有退縮。“將畢生所學的檢驗技能盡付現在與未來。”她說。

與病毒“硬碰硬”

“辦法總比困難多”,是李艷的口頭禪,在與新冠病毒“硬碰硬”的較量中,她總是在不停地想辦法。

在最早期湖北省核酸檢測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李艷帶領團隊主動接受武漢市及湖北地區等46家機構送檢的樣本,為武漢市及湖北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表率和貢獻。

核酸檢測“假陰性”一度讓民眾感到恐慌。李艷帶領團隊深入分析,在排除試劑盒因素后,判斷出部分是因為咽拭子採集方式的問題,並總結出鼻咽拭子採集“要深、要轉、要取細胞”等關鍵要點,迅速制作“鼻咽拭子採集圖譜及操作視頻”進行科普。

針對更深層次的“假陰性”問題,她聯合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的藍柯和藥學院的劉天罡共同攻關,研發了基於數字PCR技術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方法,直接將檢測靈敏度提升了兩個數量級。經過持續科研攻關,他們已能做到13分鐘快速提取核酸,將核酸檢測時間從6小時縮短至3小時。

轉戰三地打全場

5月18日,吉林市突發疫情,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點名”李艷赴吉林支援。她深感責任重大。

來到吉林后,她白天對吉林省核酸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查看、調研與測評,及時發現制約核酸檢測質量和提速增量的瓶頸,有針對性地開展核酸檢測現場指導和培訓工作。晚上根據當天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次日調查及培訓材料。

根據疫情防控經驗,李艷和童永清博士很快找出破解吉林“檢測難”瓶頸的辦法:採用回頭看、兩步走來“提速增量”,使吉林當地檢測能力實現10倍增長。

赴吉9日,李艷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任務。

6月初,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聚集性疫情。由湖北省衛健委派遣,6月20日,李艷帶領18人的核酸檢測團隊馳援北京。奮戰21個日夜,共完成1.1萬余人次的核酸檢測。

內外兼修的醫者良師

早在1994年,李艷受國家公派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大學病毒感染實驗室專研病毒感染的分子診斷。1998年,她放棄高薪選擇回國,加入了當時的湖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也就是現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

在人員結構差、檢測設施設備簡陋的條件下,她組建專業團隊,引進各專業技術平台,並逐步將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引入國內,實現了實驗室自動化。

隨后,她將先進的分子診斷作為學科重點發展領域,經過10余年努力,該項目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批首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一個人的優秀,並不代表一個學科優秀,一個學科優秀更不代表一個領域的優秀。”這是李艷常說的話。

她將技術和管理的經驗無私分享給基層醫院。同時,作為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臨床診斷學教研室主任,從教20年裡,為檢驗醫學發展培養了大量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

“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不僅具備了科學防控的強大基礎,更錘煉出了快速的應急應變能力。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戰役!”李艷說。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