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新風貌·新成效 開拓創新中的工會組織】做好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貴州工會著力搭建“追夢橋”“致富橋”

本報記者 李豐

2020年08月31日09:37  

貴州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188萬貧困人口搬出大山,如何支撐起搬遷群眾的安居夢、市民夢、致富夢?

今年初,貴州省委決定發揮群團組織廣泛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優勢,整合力量聯合創建“新市民·追夢橋”服務品牌,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幫助搬遷群眾加快融入新生活,成為新市民。

半年多來,貴州各級工會組織聚焦群眾所急、黨政所需、工會所能,嚴格按照工作清單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創新,努力在“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實施和聯合服務品牌創建工作中展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排憂解難惠民生

前不久,六盤水市鐘山區總工會在月照街道幸福裡社區“溫暖幫扶超市”舉行了工會服務卡發放儀式。2019年至今,該區總工會累計為困難職工發放工會服務卡602張,補貼金額86441.18元。這是貴州工會全方位為新市民排憂解難的一個縮影。

在鐘山區,工會在規模300戶以上且建檔貧困戶入住率30%以上的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建立工會“溫暖幫扶超市”。安置點入住的建檔困難群眾,持工會統一制作的工會服務卡在“溫暖幫扶超市”購買除煙酒電器外的生活必需品,實名登記后年度內購物不超過2000元的給予8折優惠,另外兩折由工會直接補助支付給超市。

一直以來,貴州工會把聽民聲、解民憂作為關心搬遷群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困難幫扶、助學圓夢、健康助力、愛心陪伴等行動為抓手,切實提升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0年初至今,銅仁市總工會投入260余萬元,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送上慰問金、口罩、酒精、消毒液及生活物資等﹔聯系商家在安置點建立工會愛心超市,為搬遷群眾購物提供普惠服務。對安置點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建立檔案,分項目開展救助幫扶。

在黔南州,州總工會聯合都勻供電局打造“新市民追夢橋·電靚新生活小康你我他”服務品牌,供電部門在安置點安排供電服務聯絡員,具體負責日常群眾用電業務咨詢及辦理等工作,工會幫助協調工作場所,整合安置點工會服務窗口、職工書屋、工人講習所等陣地資源,及時建立服務站,做到一室多用,使之成為服務職工、服務群眾的綜合平台。

千方百計抓就業

在銅仁市江口縣梵瑞社區樓下扶貧車間裡,滕芙蓉耐心地做著手上的小飾品。“做了十幾天就發了1000多元工資,孩子就在隔壁的愛心托管班,非常省心。”

滕芙蓉所在的貴州領航飾品公司是一家小微企業,企業負責人廖珍娟與同村的合伙人在江浙一帶打工多年,去年決定返鄉創業,在江口縣人社、工會等部門幫助下,將車間開到了搬遷社區樓下。

“政府部門不收租金,還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困難,我們車間現在吸納了80多名搬遷群眾靈活就業。”廖珍娟告訴記者,縣總工會幫助她在車間裡搞勞動競賽,現場評選先進並發放獎金。

近年來,貴州聚焦未穩定就業且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等困難群體,在深度貧困鄉鎮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扶貧車間。貴州各級工會結合扶貧車間用工情況開展訂單培訓和“以工代訓”,幫助貧困人員熟練掌握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在各搬遷社區,工會還全力建設“職工之家”“四點半學堂”“愛心托管班”等陣地,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孩子無人照料的后顧之憂。

助力群眾適應城市生活

“原來我沒出過大山,自從搬到城裡后,社區工會帶著我去遵義市新城區轉了好幾次,看來我得多學習了。”遵義市新蒲新區鬆源社區居民吳孝舉對記者說。

鬆源社區是遵義市唯一一個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從2017年起,陸續有來自各地的搬遷群眾入住。但一開始,小區的管理讓社區干部們頭痛不已。“有在樓底下養雞的、養豬的,草坪都被破壞了。有的喝醉了,在樓底下躺著呼呼大睡。有的亂穿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鬆源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紹東無奈地說。

易地扶貧搬遷,完成的不僅是空間上的位移,更需要思想和素質的提升。遵義工會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積極動員搬遷群眾參與居住區環境衛生整治。在工會的幫助下,遵義市匯川區學堂堡社區建成了該市首家“文明儲蓄銀行”,以“文明行為”轉換為積分,儲存到個人賬戶,定期“提現”積分,助力搬遷群眾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

貴州通過在各安置區合理設置基本管理單元、配齊配強干部隊伍、健全社區居民自治機制、豐富社區文化活動等,全面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各級工會在完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豐富社區文化活動上不斷創新機制載體,引導搬遷群眾轉變觀念、融入城市生活。

貴陽市總工會實施新市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聯合教育培訓機構,聘請專業講師提供培訓,主要包括文明生活習慣培訓、務工指南、安全意識培訓等。

貴州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再春表示,搭建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橋梁,“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是充分展現工會作為的有效載體。下一步,貴州各級工會將切實把工作做實做細,以優異的實績書寫好脫貧攻堅的“后半篇文章”。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