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首屆內蒙古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上,155家單位展出468項成果——

職工創新彰顯發展新格局

2020年10月28日08:13  來源:《工人日報》

日前舉行的首屆內蒙古自治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上,155家企事業單位展出了468項創新成果。

《工人日報》記者從成果展上獲悉,此次成果展共設立內蒙古12個盟市展區、6個產業展區,展出的職工創新成果既有傳統優勢產業,也有新興前沿行業。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參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后,對參展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

職工創新成果顯著

記者在成果展現場看到,多位大國工匠、北疆工匠、全國勞模帶著自己的創新成果來參展。參展的兩位大國工匠,分別是一機集團的盧仁峰和北重集團的戎鵬強﹔4位北疆工匠,分別是一機集團的趙晶、神寶能源公司的吳險峰、呼鐵局的張發和河灌總局的徐宏偉。

此次展出的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中,有不少前沿科技成果。例如,在生態領域,展出了蒙草公司創新成果“騰格裡蒙古韭”、沙漠之神公司創新成果“益生菌發酵型駝乳粉”﹔在制造行業,展出了一機集團創新成果“半球形網罩成型新技術應用”、北重集團創新成果“無人駕駛礦車”﹔在能源行業,展出了內蒙古電力公司創新成果“電力變壓器繞組變形測試儀”、華能伊敏煤電公司創新成果“礦用自卸卡車遠程管理系統”等。

搭建平台推進職工創新

從2001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組織開展全區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評選活動,平均每3年評選一次。從2015年起,自治區總工會專門拿出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優秀創新成果。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工會努力為職工創新搭建平台,大力推進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骨干帶頭作用,緊緊圍繞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安全等中心工作,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創新、發明創造等活動。

截至目前,自治區已建立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2131個,其中全國示范性創新工作室7個,自治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228個。據不完全統計,自治區級以上職工創新工作室確立創新課題3000多個,取得創新成果2000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70多項﹔自治區各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創造及節約經濟價值約50億元。

“一項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發明、小創新,卻可以為企業創造數量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個小小的技術攻關,可以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重大難題。”自治區總工會經濟部負責人說。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每年取得職工技術革新項目和發明創造2萬項,職工提合理化建議5萬余件,推廣先進操作法1500項以上。自治區總工會從2006年起連續開展“百萬職工技術大比武”活動,每年參加技術比武的職工達100萬人次以上。

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從2013年起將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列入自治區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將創建補助經費列入自治區總工會年度預算,對命名的自治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每個給予2萬元的經費補助。各盟市、產業工會也制定了經費補助政策,給予本級創新工作室5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補助。據統計,自治區各級工會已投入3.94億元用於建設、維護創新工作室。

如今,內蒙古自治區已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新工作室群類,既有集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管理創新於一體的綜合型工作室,也有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室﹔在骨干人才的選拔上,既有知名勞模、北疆工匠、首席技師,也有管理能手、服務標兵等。一個人才、技術、成果集群化發展的格局,日漸清晰。

自治區總工會還充分發揮線上線下平台作用,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線上,著力打造省級職工創新成果數字虛擬網絡展館——內蒙古自治區職工創新成果網上展館﹔線下,與有關單位共同舉辦自治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

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龔家棟表示,此次舉辦成果展是工會發揮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具體體現。今后,自治區各級工會要引導有條件的職工創新工作室開展橫向聯合,創建跨區域、行業、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協同放大效應,努力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搭建好職工創新工作室成果交流、共享和推廣平台,推動職工創新工作室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技術開發、項目對接、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成果更好地應用於生產實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