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追夢·一線職工風採錄】電網走出草根發明家

本報記者 王偉 本報通訊員 連電

2021年01月04日09:37  來源:本報記者 王偉 本報

初中畢業后參加工作,扎根一線34年,手握39項國家專利,陳繼祥成了業內聞名的“草根發明家”。

今年52歲的陳繼祥是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東海縣供電分公司帶電作業班班長、高級技師,先后獲得江蘇省勞模、中國好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盡管年過半百,陳繼祥至今仍然堅持巡線、帶電作業。截至目前,已完成帶電作業超過1.5萬余次,多供電量1億多千瓦時,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超過10億元。

有人問他:“你年紀大了,名氣又那麼大,還整天跑一線干什麼?”他總是那句話:“我最喜歡的工作就在一線,我的成績也來自一線。”

成績的背后,是陳繼祥的堅持和刻苦。陳繼祥愛琢磨,工作中遇到問題,總是積極找症結、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不要怕失敗,多試幾次,總能成。”

2003年,陳繼祥在參與500千伏輸電線路驗收工作中,發現分裂導線間隔棒安裝誤差率特別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空中導線距離定位沒有配套設備。

怎樣讓走線器自己動起來?陳繼祥翻閱專業書籍,上網找資料,向專家請教,但一時無果。一次參觀電線生產時,他注意到一種用於電線生產長度計數的裝置。“就是它!”陳繼祥有了靈感,立即購買材料行動起來,搗鼓了兩個多月,他的第一個發明——“四分裂導線間隔棒安裝走線器”誕生了。

同事說:“以前架接線路安裝間隔棒時,需要兩個人在40米高空一前一后手拉皮尺測量距離,既不安全,又費時費力,還不准確。這個自動走線器解決了大問題。”

陳繼祥的這個發明,填補了國內供電線路長度自動化測量的空白,被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

烈日當頭,光線刺眼,傳統電流檢測儀數字顯示屏反光,看不清數值。怎樣做一台測試准確、又容易讀取的電流檢測儀呢?

為此,陳繼祥利用節假日東奔西走。他自學電路圖設計,向電氣廠家咨詢求解,花了3個多月時間研制出帶電作業高壓電流測試儀。

新檢測儀不僅保留了數字顯示功能,而且添加了智能語音播報,這樣即使在肉眼難以觀察的環境下,利用語音同樣能准確判斷數據。目前,該設備已升級至第三代。

(責編:孫爽、徐玉涵)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