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固原市總工會推廣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給戶外勞動者一個溫暖的“家”——

山區小城涌現“工字號”服務站

馬學禮

2021年04月12日10:5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從事戶外勞動的人數日益增多,固原市原有的戶外勞動者驛站難以“解渴”。對此,固原市總工會力推服務站點“擴容”,提出打造“15分鐘服務圈”和全覆蓋的基本要求,並通過共建模式化解建站難題,讓廣大戶外勞動者有了一個溫馨港灣。

 

4月1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總工會工作人員黃曉燕如約來到固原市博物館廣場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麻利地打開健康藥箱,記錄下消腫消炎、創可貼等用量大的藥品名稱,給下次配藥提供依據。

在此休息的園林所職工王艷萍見此情景,站起來對黃曉燕說:“請問下次能不能再配一點治療燙傷燒傷的藥?最近我們參加春季防火活動,有時出勤難免燙傷。”黃曉燕認真地把這一訴求記錄下來。

這是固原市總工會為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每月按照1000元標准配藥的一個場景。2019年以來,已有31個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分布在固原市這座山城,在給勞動者送上工會服務的同時,也在社會營造了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社會氛圍。

服務站點“擴容”

日前,記者在固原市六盤山賓館路段看到,工作了一段時間的環衛工人胡蕊收拾好清掃工具,快步來到附近臨街的一間屋子裡休息、喝水。這間坐落於固原市憩園廣場的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啟用幾個月以來,已經成為胡蕊和她的同事們工作期間休息的好去處。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座地處貧困山區的小城日新月異,從事戶外勞動的人數也隨之激增,環衛工人、園林工人、出租車駕駛員、交巡警、城管員、快遞員,穿梭在大街小巷,風裡來、雨裡去,冬天凍、夏天晒……盡管此前固原市總已建成一部分戶外勞動者驛站,但還是不能滿足這一群體的需求。

經過調研,2019年,固原市總制定《固原市推進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暨“一站三家”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通過站、點結合建設方式,改造提升城區現有站點、新建一批站點,盡全力做到全覆蓋。創建之初,固原市總堅持規范化建設,要求每座新建的服務站必須滿足“六有標准”,即有統一標識、有固定場所、有完備設施、有管理制度、有人員管理、有地圖可查,讓戶外勞動者“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傷了能急救”。

共建模式化解難題

然而,創建工作開始后,難題也迎面而來。這項工作僅靠工會一家難以獨立開展,畢竟資源有限。為此,固原市總及時調整思路,將創建工作設定為以工會組織為主導,城管、住建、衛生、文體、社區、金融等單位參與的共建模式,化解了多個難題。

固原市總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將創建任務層層分解、逐層落實。按照打造“15分鐘服務圈”和全覆蓋的基本要求,要求在選址上盡量臨街靠路,確保戶外勞動者能在較短時間內到達服務站點。在用房上,按照節約資源、方便職工、一室多用的原則,把現有企業營業房、環衛職工工具房、休息室等作為服務站點的首選,同時,動員學校、銀行、醫院、餐館、超市等愛心企事業單位參與進來,共同建設服務站點。

一時間,固原市的多個商貿中心、金融業單位、環衛垃圾中轉站、車站及主干道兩側企事業單位,設立了多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這一舉措得到廣大戶外勞動者的稱贊,也樹立起工會組織關愛職工的良好形象。

打造工會工作前沿陣地

固原市博物館廣場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是由固原市總和市園林管理所共同建設的一家服務站。管理人穆世杰說:“以前,園林工人修剪完樹木花草后基本上就在工作現場席地而坐,吃著自帶的干糧,喝不到熱水,也沒法帶飯﹔現在,他們不僅可以在服務站點將自帶的午飯加熱,還能看電視、讀報。”

這樣的配置覆蓋固原市所有的服務站點。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示范站點11個,累計建成服務站點31個。

散布在全市各處的服務站點還被打造成工會服務職工工作的前沿陣地。每家服務站點在給戶外勞動者遮風擋雨之時,也給職工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同時,各服務站點設置宣傳欄,使勞動者能夠便捷了解黨和政府以及工會組織的政策法規。此外,設置的留言板也成為工會組織關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信息收集平台。

固原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志賢告訴記者,這些服務站點能夠被職工們認可,源於市總“把戶外勞動者滿意與否作為檢驗標准”的工作思路,接下來,市總還將從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讓這個“家”變得更好。

(責編:劉瓊、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