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七一勛章”獲得者】大國工匠艾愛國:當工人就要當一個好工人

史衛燕 薛宇舸

2021年07月08日23:17  來源:《工人日報》

一位71歲的老人,終日奮戰在高溫火花中,隻為給我國焊接事業貢獻力量。

說到他的堅持不懈,他的親人會心疼無奈﹔談起他的無私培養,他的徒弟們會紅了眼眶﹔了解他的淡泊名利,人們都不由被他的平凡而偉大深深折服。

1985年,艾愛國入黨。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極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他在焊工崗位奉獻50多年,多次參與我國重大項目焊接技術攻關,攻克數百個焊接技術難關。作為我國焊接領域“領軍人”,他傾心傳藝,在全國培養焊接技術人才600多名。

“鋼鐵裁縫”幾十年練就“鋼鐵”本領

1969年,19歲的艾愛國扛著行李從湖南的羅霄山脈來到湘江邊的湘潭鋼鐵廠,由知青變為焊工。

1983年,原冶金工業部組織全國多家鋼鐵企業聯合研制新型貫流式高爐風口。如何將風口的鍛造紫銅與鑄造紫銅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成為項目的最大難關。還是普通焊工的艾愛國,主動請求一試,他提出採用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當時國內還沒有先例。

艾愛國用濕棉被擋住身體,用石棉繩缰包住焊槍,在高於700℃的高溫材料旁持續奮戰。寒冬臘月,外面鵝毛大雪,而他一身工作服卻擰出了汗水。

整整5個月的奮斗后,經X射線檢查,他焊的21個風口全部符合國家技術標准。因在這次攻關中表現突出,艾愛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艾愛國在技術突破上從不滿足。全國職工自學成才獎、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半個多世紀以來,他憑借高超技能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技術難關400多個,獲得數不清的獎項。

作為鋼鐵廠的焊工,艾愛國自稱為“鋼鐵裁縫”。幾十年如一日的理論鑽研與實踐操作,練就了“鋼鐵”般的硬本領。

“如師如父”精心培養焊接人才

50多年來,艾愛國手把手培養的600多個徒弟都已在祖國各地發光發熱。他們當中,不少人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師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汗臭味’。”歐勇告訴記者。天熱的時候,他安全帽上放草帽,肩膀上搭一條毛巾,就外出干活了。焊工出汗多,有時候加完班回來,渾身一股汗臭味。人家說“哎,勞模,趕緊去洗澡啦,下班休息了”,他說“等會兒”,就喊上徒弟來練習,抓住他們的手,一個一個地教。

艾愛國對工具的愛惜出了名。

卷尺是焊接的常用小工具。一次,艾愛國的徒弟吳濤剛領了一把新的卷尺,氣割的時候有火花,把卷尺燒壞了。艾愛國非常心疼,說:“我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燒壞過一把卷尺,隨身用的工具就是你吃飯的家伙,你不能吃著飯就把碗筷扔掉了。”

“焊工是易學難精。沒有愛好,就不會動腦子,就是機械式地干活。”艾愛國常說,他利用業余時間編著《最新鍋爐壓力容器焊工培訓教材》《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等書,隨身帶著各類專業書籍送給徒弟,指導學習。

近年來,艾愛國著力無償培養下崗工人和農村青年,先后向200多人傳授焊接技術。他常說:“做好傳幫帶,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傳承,是我的責任。”

“如師如父”是徒弟們對他的定位。

“當工人就要當一個好工人”

艾愛國在湘鋼工作一輩子,最高職務就是焊接班的班長。他的老同事、退休職工李寧記得,上世紀80年代,領導想從職務的角度提拔他,但艾愛國婉言謝絕領導好意,“我還是安心從事自己的崗位”。

艾愛國的女兒在廣東生活,前幾年想接退休的老父親過去享清福,卻因此和艾愛國爭吵起來。“你如果想讓我多活幾年,就讓我繼續工作,工作對我來說才是休息。”艾愛國說。

如今他已71歲,卻仍然戰斗在湘鋼生產科研第一線。早上7點半前上班,下午6點半后下班,艾愛國的作息如時鐘一般規律。他一個人生活,早飯和中飯在廠裡吃,晚飯就自己做清粥、面條。

在湘鋼,一線生產工人都是開著小轎車上下班,可艾愛國還是幾十年不變地騎著他那輛破舊自行車。同事們勸他:“你那麼出名了,也該買輛汽車享受享受。”他總搖搖頭說:“騎自行車挺好,省事。”

有記者發現艾愛國在人民大會堂領受“七一勛章”時穿的還是工作皮鞋,驚訝地問他原因。

“天天都穿工作皮鞋,腳已經習慣了,其他鞋一穿就打腳。”艾愛國樂呵呵地說。領獎當天的西服也是好多年前買的,一直舍不得穿。因為缺一條西褲,他就帶著西服去商店挨個配顏色,舍不得買一套新的。

“一定要保持工人本色,當工人就要當一個好工人。”艾愛國說。

50多年來,艾愛國以“拼命三郎”的勁頭引領著我國焊接事業不斷發展。“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隻有做到極致,才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說。(據新華社電)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