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上海利用紅色文化場館打造沉浸式課堂——

【弘揚“三個精神” 培育勞模工匠】在“半日學校”裡聆聽勞模講初心故事

錢培堅

2021年08月04日16:41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在由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復原的“教室”裡,4名勞模先進代表與職工分享自己的初心故事,鼓勵大家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這一沉浸式的學習方式也讓現場職工耳目一新,有了更深的感悟。

 

“中國夢·勞動美——人民城市 奮斗有我”上海職工直播課堂普陀專場“回溯精神之源 爭當時代先鋒”近日在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開講。朱雪芹、梁慧麗、劉忠生、宋增光等4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勞模先進代表,受邀與現場職工代表和直播平台觀眾分享他們的勞動故事。

聽外賣小哥講拼搏故事

當天上午10點,在西蘇州路1037號的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各行各業的勞模工匠、職工代表、工會干部等30余人齊聚課堂,聆聽勞模的初心故事。

受台風影響,上海近來風雨連連。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宋增光是一位外賣小哥,這樣的大雨天勾起了他的回憶:“雨天對外賣員來說是很辛苦的,道路濕滑,外面穿著雨衣,裡面是被汗水浸透的衣衫。”2014年來到上海,7年間,宋增光從外賣員成長為站長,再到現在的培訓專員,他用辛勤勞動,一單一單拼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宋增光慢慢對上海這座城市有了歸屬感,也培養了包括看話劇和讀書在內的許多興趣愛好。他在同事間組織了“工友半日讀書會”,豐富外賣小哥的業余生活。“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做服務行業難免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文藝愛好可以緩解這種心理壓力。”宋增光說,在他的帶動下,身邊喜歡讀書看話劇的同事越來越多。

鼓勵青年一代爭做先鋒

在現場聽眾、觀看直播的網友中,年輕人佔據了多數。勞模精神的傳承,成為現場問答環節的一個重要話題。

“作為一名90后社區工作者,如何化解代溝,做好和老年人的溝通工作?”有觀眾向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梁慧麗提問。梁慧麗笑稱,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一名好的社區工作者首先要從嘴勤、腿勤做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才能暖百家心。”也正是秉持這樣的工作准則,梁慧麗和社區居民攜手將一個“爛尾小區”打造成“全國和諧示范小區”,被譽為溫暖社區的“最美繡娘”。

全國勞動模范、上海市總工會兼職副主席朱雪芹回顧了她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為農民工發聲、成為職工最親“娘家人”的經歷。她鼓勵青年人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敢於作為、爭做先鋒。“一切幸福都是辛勤勞動創造的。”朱雪芹說。

上海市勞動模范劉忠生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發揮一名黨務工作者的作用,引領、倡導普陀區互聯網產業黨建聯盟的青年積極學習黨史,打造互聯網版半日學校的成果。

沉浸式課堂讓職工耳目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播課堂的活動場地設在由陳列館復原的半日學校“教室”裡。

滬西小沙渡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祥地之一。1920年,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把深入工人、組織工人作為建黨的第一步,委派發起組成員在這裡創辦滬西工人半日學校。

今年6月,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開館,成為一座集收集、研究、展示、教育、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專業紅色文化場館。除史料陳列,館內還復原了當年半日學校的教室、辦公等場景。

在這間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學校教室裡,聆聽勞模們講述的一個個既平凡又不凡的故事,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讓現場職工耳目一新、感悟頗深。來自普陀區一家民營企業的王先生在課后難掩激動之情:“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黨史讓我明白肩上重任,也更珍惜當下的幸福。”

據悉,本次活動在阿基米德、話匣子APP、勞動觀察APP、官方微信公眾號“申工社”、官方B站號“申工社”、上海普陀APP、官方微信公眾號“普工英”等網絡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留言和關注。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全總簡介